根据去年的荷兰花卉产业统计数据,温室花卉的种植面积仍在不断减少,企业的数量也在持续下降。但是,企业的规模则在稳步扩大。
这些数据再一次确认了荷兰花卉产业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部分切花生产正在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不但是康乃馨和尼润兰(Nerine)在荷兰的生产面积越来越小,月季的生产规模也在荷兰不断缩减。虽然从去年和前年的数据比较中,月季生产规模的缩减并不明显,只有5公顷;但是如果将去年的数据与2000 年的数据相比,差别就明显了,从932公顷减少到了848公顷,幅度达到9%。
满天星是这种变化的又一个例证,这种全球性消费的切花,在荷兰的温室中已经越来越难觅踪迹。根据以往的统计,满天星在荷兰的种植面积曾达76公顷,而去年只剩12公顷。
从统计数据上看,盆花的情况与切花完全不同。它们的种植面积在荷兰一直在增长,开花室内植物尤其如此。从1985年到1990年,荷兰的室内绿色植物生产面积曾有过比较强劲的增长。此后,也就是在过去15年中,室内绿色植物在荷兰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这两类观赏植物种植面积在荷兰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切花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产品。由于其运输方面的优势,使这种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很快。基于这种原因,荷兰国内的切花生产商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而室内植物,也就是盆花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种产品在欧盟内部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因而更倾向于进行本地化生产。此外,盆花生产对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也降低了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欧洲很多老旧过时的温室仍然被用来生产盆花,而且效益不错。可以预测,由于生产商希望能够靠盆花生产来使自身的未来更有保障,盆花的本地化生产将会不断得到强化。
同时,盆花的本地化生产也为荷兰的花卉基础材料生产商提供了商业机会。目前,荷兰花卉基础材料出口商的业务中,有三分之二是盆花的基础材料,切花的基础材料仅占三分之一。
从1995年开始,荷兰的花卉材料产业就开始了一场变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花卉基础材料生产实现了本地化。
从荷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看,花卉基础材料的生产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减少。上个世纪80年代,荷兰的花卉基础材料生产面积为88公顷。此后迅速发展,到2001年达到了历史高点--200公顷。此后开始稳步下降,2004年下降至159公顷。与此同时,荷兰厂商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建立了大量基础材料生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