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世上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为后世推祟为"外科始祖"。他为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佗的精湛医技和高尚医德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少关于华佗的故事,如为周泰治金疮,为关羽疗箭毒,为曹操医头风等。并通过曹操的御史大夫华歆之口说出了华伦的高超医术。
第七十八回中,华歆说:"华佗字元化,沛国谯群人也。其医术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药,或用针,或用灸,随手而愈。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沸)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复矣;其神妙如此!……"
古代由于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十分痛苦,经常痛得昏过去。华佗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莨菪子、羊踯躅功效的记载,又组织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编了一组医方。经过多次试验,证实这些药物确有麻醉作用。华佗将这医方定名为"麻沸散"。据记载"麻沸散"是由蔓陀罗花壹斤,生乌草、香白芷、当归、川芎各四钱,天南星一钱组成。华佗又从多喝酒,能使人醉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将"麻沸散"和酒在外科手术前一起吞服,麻醉效果则更好,由于全身麻醉的应用,使外科手术在治疗疾病中得到广泛开展。据史书记载,华佗曾有酒服麻沸散做过肿瘤切除、脾切除、肠胃吻合等腹部大手术。史书《后汉书》也有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吞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载湔洗,除去疾秽,既而颖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与现代医学的外科手术程序非常相近。
华佗在公园二--三世纪已发明了麻沸散,而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或笑气进行全身麻醉是在19世纪40年代,比中国足足迟了一千六百多年。所以,华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手术的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佗的麻沸散和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技术,确实是祖国医学和我国古代文化的骄傲。
华佗不仅是世上全身麻醉药的发明者,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来看,华佗局部手术的止血减痛方法,也足足比西方要早一千三百多年。
关羽在樊城一战,右臂受毒箭所伤后,华佗从江东驾一小舟,特为关羽治疗箭伤。关羽问华佗:"用何物治?"华佗曰:"某自有治法。当于静处立一标注,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稍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
华佗发现"麻沸散"是全身麻醉药,而关羽的右臂箭伤只需要局部手术,不必作全身麻醉。华佗在手术时用立柱、钉环、系绳的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局部止血减痛的手术方法。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只手或足搁得太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肢体就会感到麻木。华佗正是应用了这个道理,用立柱、钉环来固定手术部位用系绳来阻碍血液循环,从而进行局部手术,既可止血又可减痛。
三国时期,华佗的这种局部外科手术方法比西方现代外科医学奠基人--法国的巴雷发明的同样方法要足足早一千三百年。在巴雷之前,欧洲的外科手术要把病人用棍子击昏,或者放血至昏迷后再进行手术,并用火红烙铁来烧灼血管止血,病人几乎没等手术结束,已经被折磨死了。巴雷发明在手术肢体的上部,用绳子紧紧绑住,然后再进行手术,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出血。巴雷的这种外科手术方法和《三国演义》中华佗所说的方法不是同出一辙吗?
第七十八回,华佗为曹操治头风,华佗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可惜曹操认为颅脑手术是不可能的,以为"此人欲乘机害我",急令追拷华佗,并遭枉杀。
其实,按当时史料记载,华佗既然能进行肿瘤切除、肠胃吻合、脾切除手术,进行颅脑手术也未尝没有可能。正象他当时能进行全身麻醉做腹部大手术,被一般人认为不可思议,迷惑不解,世所罕见一样。
根据考古学家发现,丹麦出土的一具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头颅骨化石上,有做过外科手术的残存小孔,手术切口边缘的骨质已经融合。这是手术后病人继续存活,伤口愈合的痕迹。这具古老的颅骨化石告诉我们;远在1万年以前,人类就开始尝试用石钻打开颅脑,并能用手术方法治疗疾病了,其中有的手术方法和今天颅脑手术中的环钻手术十分相似。
我国古代医学远比西方发达,既有了用于全身麻醉的麻沸散,华佗为何不能开颅做脑的手术呢?看来这也许是曹操在医学方面的无知和对华佗的多疑了。
《三国演义》中,华佗正因如此,而惨遭曹操杀害。第七十八回"治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