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答本刊记者问
《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社会对林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请您介绍一下,近些年来林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贾治邦: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卓越智慧和世界眼光,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方针和总政策,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这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作出和施行,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林业建设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使命。可以说,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
与之相适应,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使命任务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科教兴林、人才强林、依法治林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生产物质、文化、生态三大产品的功能定位;提出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和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这些重大变化,使林业的内涵、外延大大扩展了,同时,也给林业的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工作思路、管理方式等带来了重大变化。客观分析和判断林业形势,准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要求,对于科学求实地谋划和安排林业工作,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态问题越来越关注,生态产品已经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贾治邦: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是支撑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类基本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生态产品开始成为当前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生态十分脆弱与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协调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前者被称为“地球之肺”,后者被称为“地球之肾”,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以森林和湿地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就是通过这些复杂的过程来生产出生态产品的。这些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引发一连串的生态灾难,地球的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可以说,没有森林和湿地,人类就会失去生存基础,失去未来,失去一切。最近100多年来,正是由于森林和湿地的大量减少,才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生态产品的严重短缺,国际社会和许多有识之士对林业给予了特别关注。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早在1980年就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英国科学家则指出:由于森林大量被毁,已经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以往任何问题都难以对付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国生态产品短缺的程度不知要甚于发达国家多少倍,而这些产品,既不可替代,又不能进口。因此,提高我国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和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
《经济》:怎么看待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贾治邦: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然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严重破坏,导致物种灭绝和物种生境毁坏,进而导致生物链的断裂,生态系统的失调乃至崩溃,造成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这一规律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实。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黄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