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等四大文明,都发源和昌盛于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地方,又都衰落和消亡于大量砍伐森林、严重破坏自然之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如果沙尘暴、海啸、水土流失、泥石流、干热风、洪水、干旱、物种灭绝、蝗虫、瘟疫等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失衡,天怒人怨,一切和谐都无从谈起。所以保护了森林和湿地,就是保护了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破坏了森林和湿地,就是破坏了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必然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因此说,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经济》:为什么说林业问题不仅是生态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国际政治问题?
贾治邦:首先,林业承担着许多国际公约的履约任务。我国是蒙特利尔进程、亚洲区域进程等国际林业进程的参加国,是《
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署国,还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的常务副主席国。认真履行这些公约,对于树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发展造林绿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外交战略和必须履行的国际责任。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国际斗争的一个焦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率先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这意味着其经济增长将受到限制。但同时,也允许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通过造林再造林所固定的二氧化碳抵减其所承诺的部分减排指标。目前,我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如果应对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别国牵制我国的一个把柄。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么放缓经济增长而实现减排,要么发展造林绿化以抵减减排指标。我们当然只能选择后者。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森林年均每公顷固定二氧化碳5.85吨,发展1万公顷造林就相当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因此,我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植树造林,换取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为经济增长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贾治邦: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同时集中着全国90%以上的森林资源。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496个在山区。由此可见,山区既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把我国林业上的林地资源潜力、物种资源潜力、林产品市场潜力和安置劳动力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林业生产,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作用重大。
在生产发展方面。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其中有林地只有26亿亩,利用率和生产力都很低。同时,还有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三者合计是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充分利用好这些非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竹木、果品、桑蚕、药材、木本粮油、林木种苗等传统产业,以及森林旅游、森林食品、
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产业,不仅可以拓宽农村生产门路,而且可以增强农村生产发展。特别是森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剂等生物产业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林业生产,还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粮食和能源压力,保障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
在生活宽裕方面。积极发展上述林业生产,一方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明显地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的的生活宽裕。事实证明,发展林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也是很高的,而且多数产品市场广阔。仅是发展竹产业,2005年浙江省临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