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政协常委视察“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活动中了解到,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中国已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663万公顷,使黄河流域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近3亿吨。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北防护林建设区工程启动以来,全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77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19.1%,使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土壤的侵蚀模数由过去的8000吨减少到现在的4000多吨。在治理成效显著的地区,土壤侵蚀模数甚至下降到1000吨以下。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黄河流域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平方公里,其中利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自1997年以来,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以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初步改观。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水资源,承揽着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12%的人口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生态功能持续下降。为尽快恢复黄河流域生态,国家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建设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面积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