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森林”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学术界尚有一些争论,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遏制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途径和手段,在许多城市中蓬勃发展起来。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同时进行、互为促进,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鲜明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位专家的名字不能不提。正是他们积极地探索和宣传,推进了“城市森林”建设在我国的发展。前不久在贵阳召开的“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专家论坛上,这几位专家到场并发表了精彩演讲,其中不乏新鲜的观点和精辟的阐述。本报将他们的主要观点辑录于此。
彭镇华
观点一: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是林网化和水网化。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水是不可分的整体。在城市中,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是“城市之肾”。林网化和水网化是林水结合的一种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城市的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各种水体连为一体,建立林水一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观点二:粮食可以运来,生态环境不能搬运。
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有新思路。城市居民“嘴”的问题--吃饭,可以靠外地解决,但“鼻子”的问题--呼吸,要呼吸新鲜、清洁、健康的空气,必须依靠城市自身解决。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都可以从城市以外的地区提供,而生态环境,特别是为市民提供居住、休闲、游乐的生态环境则不能依靠外地,必须立足于本市的城市森林建设。
专家简介:1960年留学前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1964年获得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中国城市森林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工作。其研究成果在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中被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
王成
观点一: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城市森林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评价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城市森林的评价,不能单纯以面积来衡量,否则会误导城市森林的发展方向。
城市森林评价指标应包括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两方面,具体包括城市森林斑块类型指标、廊道类型指标、均匀分布性指标、网络连通度指标、城市林木指标、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空间绿化指标、城市森林健康指标、城市森林维护成本指标共9个指标。以上指标应按照建成区和郊区分别统计,以便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森林的发展水平。
观点二:建议设立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成就奖项。
中国城市森林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需要科学理念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设立有关奖项,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宣传先进的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和经验,促进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
专家简介:1999年获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城市林业研究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在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目前正参与北京、浙江、广州等地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
宋永昌
观点一:折中定义“城市森林”。
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森林”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一些人理解得非常广泛,另一些人理解得十分狭窄。我建议采取折中的态度,把“城市森林”定义为:“市域范围内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树木为主的人工的或自然的生态系统,其主体应是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包括生态公益林、专项防护林、居所林地、公共园林和生产林地。
观点二: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
当前城市绿化中大力提倡“生物多样性”,有些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越多越好,于是大量引种外来植物,不但花费很高,而且引发生物入侵等危害。应该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指建成的森林能够成为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从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历史形成的植物和动物区系。因此,城市森林的群落设计和树种选择首先要遵循植被地带性原则,选择乡土树种的群落类型。
专家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植被生态和城市生态。曾承担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等研究课题。
祝宁
观点一:正确评估城郊森林。
城市森林是由城区和城郊的两部分森林组成。目前对城区森林的研究和关注多于对城郊森林,各地都在努力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但应看到,由于面积限制,城区森林潜力有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任,不得不由城郊森林分担。因此,如何正确评估郊区森林地位、充分发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