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国际学生设计竞赛中国获奖作品赏析(1)
编者按:国际大学生景观环境设计竞赛由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主办,每年一届。今年5月下旬在加拿大举行的主题为“边缘上的景观 ”的竞赛中,我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参赛作品“逝去的20年”获一等奖,“边缘上的记忆:圆明园遗址保护”获二等奖;北京林业大学的参赛作品“神秘摩梭族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获荣誉提名奖。本报从本期起分3次刊登这些获奖作品,供广大读者赏析。
荣获奖项:一等奖
设计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 李丽 李家志
指导教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朱育帆
设计方案选择了因三峡蓄水而将被淹没的大昌古镇为对象,大昌镇是三峡地区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根据现有规划,我国文物部门决定将大昌古镇搬迁至5公里以外的新址复建,参与此项方案设计的清华师生认为:整体搬迁或者任其拆毁对于大昌古镇都是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即使古镇得到迁址,村镇的人口组成和生活方式都变动很大,结果将是一个内部变质的古镇外壳被迁移,古镇的生活文化已经变味。
方案就大昌古镇的迁移与保护提出了全新的设想,试图探寻一种发展的模式,将一道锐利的边缘转化为生长的、持续的、温和的变化过程,提供了一种缓和的方法来应对人类行为造成的突然性变化。方案通过保留古城肌理,设立基础性结构作为框架,让上涨的江水所带来的泥沙逐渐在古城框架中沉积,使古城慢慢地、一点点地随之消逝。
方案具体分为三部分:大昌古城内城、外城和水下展示,由于三峡达到最终175米蓄水位要经历20年,在这二十年中水位逐年上升,每年夏季与冬季水位又各有不同,因此在这20年中包含了丰富的地形、文化和生态的变化过程,方案着力展示这个消失过程中的景观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