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毕琰玉
个人简介: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学院董事长,从业时间5年。
一个学军事战略出身,又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创办几年的公司却储备和推出了高科技的转基因植物品种10多个。这听起来有些“悬乎”的事,就发生在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学院董事长毕琰玉身上。而他成功的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能力强的特长,进行科研资源的整合。
几年前,毕琰玉在淄博市政府还有一份舒服的工作,但“总想做一点事,想办一个企业”,创业的强烈欲望促使毕琰玉毅然下海了。当时卖果苗很挣钱,毕琰玉开始建基地种果苗。做了几个月,毕琰玉就感觉不对了:市场上到处是推销果苗的,生产肯定过剩了。于是他只好低价把苗处理了,这次学费也让他认清了一个问题: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得有自己的优势,跟着别人走是没前途的。
“做农业,要想超过农民,就得在技术上领先。”毕琰玉说。问题症结找到了,但要解决并非易事:从专业上看,毕琰玉又是个“外行”,加之公司开办时间短,而搞科研时间既长,聘请人员的费用也高。毕琰玉却举重若轻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国的科研专家是很多的,他们分散在各个科研机构。因为体制的原因,这些专家的科研项目很难走向市场”,而同时,“长期的政府工作,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只要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有效的组织起来,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企业也没有大的人员负担。
思路找到了,要具体执行还得出一个“题目”,毕琰玉选择了耐盐碱抗旱植物。“我当兵时,对西北荒漠地区的贫困印象很深,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让当地的农民生产脱贫。同时我国沿海的盐碱地面积是很大的,耐盐碱植物市场需求很大。”毕琰玉说,方向确定下来后,他就开始四处奔走,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有些专家对商人有成见,毕琰玉就一趟一趟的拜访,让专家相信自己是在实实在在的做事。“北京的一个专家,我差不多联系了两年才接受我。”毕琰玉说。
几年做下来,水木中天公司推出了转基因抗旱耐盐碱中天杨、转基因
玫瑰等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毕琰玉也团结了一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并储备了大量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