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的山西省晋北地区,目前为改善“狂风遍地起黄沙”的恶劣环境,正致力绿色晋北阻击沙尘暴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而且取得一定成绩。 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纪念会上,山西防沙治沙项目组组长郭学斌说,从2002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山西“怀仁县防沙治沙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实施以来,山西荒漠化项目组的4位专家连续3年吃住在风沙一线,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提供了新的治理模式,即“三围模式”——林围林(防护林围经济林)、林围草(防护林围牧草)、林围农(防护林围农田)。在林网建设上采用宽林带小网格,树木与农作物成活率明显提高,许多防沙造林科技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开来,素有“不毛之地”的左玉县,在晋蒙边界长城沿线一带完成荒山荒地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营造大型防护林带120公里,成为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 山西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北部地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晋中6个市的39个县区。气象部门为阻击沙尘暴,积极开展了气象监测实施人工增雨等工作,目前大同沙尘暴监测站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榆社沙尘暴监测站已经完成专用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室的安装。据气象部门统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16次,山西就发生沙尘暴、扬沙12次,最厉害的一次一夜之间使北京降下30万吨沙尘。风是一个大力士“搬运工”,大风刮起时新疆的黄沙经宁夏银川“搬”到了山西,再经山西又“搬”到了北京。研究表明,通过科学植树造林减弱风速、用植物覆盖裸露的地表,是阻击沙尘暴的有效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