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位于保定市西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212.5万亩,其中山区面积占82%,宜林面积136万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唐县的优势和潜力就在这“七分山”上,曾有人这样预测。如今,唐县的“七分山”已经绿了三分,60多万亩宜林山地被绿树覆盖,其中85%属于非公有制造林。2006年3月,唐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几年来,为治理荒山,县林业局几乎‘不择手段’。分山到户、村集体统一规划、庄园式开发,只要能让荒山变绿的办法都是好办法。”唐县林业局局长胡士彪说。
山阳庄样板 统一规划与分户经营相结合 在唐县高昌镇山阳庄村,110户426名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山,人均100多棵果树。
“原来靠天吃饭,一年干到头也收不上1000元,现在靠家里的一百六七十棵果树,一年能收入3000元左右,”村主任刘全印说,“今年打算给果树‘换头’,优化品种。将来,果品产量能翻一番,价钱也能涨一倍。”
刘全印是1994年山阳庄村“包山运动”的参与者之一。当年,山阳庄村出台荒山承包办法:由村统一规划山场,分山与卖山相结合,将荒山分块作价,公开招标承包。村与承包户签订合同,80年不变。县林业局则给予技术支持,派技术员下乡、办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
“我们村的荒山治理模式属于统分结合型,”村党支部书记刘柏林介绍,“‘分’就是把荒山按人头分到各户,不想要山的可以转让给别人,分户管理,分户受益;‘统’就是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包销,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比如爆破。”
办法的出台让平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村里108户争相承包了300多亩荒山。如今,村里已经有1600多亩山场被各户承包,种上了杏树、桃树、柿子树和核桃树等经济树种。2005年,全村仅杏的产量就达到了80万公斤,收入90多万元。
刘柏林说,村里还有3000多亩荒山,可是大伙儿有点管不过来了,就种上了生态林。
庄园式开发 绿色旅游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去庆都山庄寻祖、到摸云山庄钓鱼、来富华山园听鸟鸣、临香山观光园赏景……这些唐县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曾是荒山秃岭。
2000年,唐县将全县815座荒山分片编号并下发文件,以减税等优惠政策号召承包。经营着一家园林公司的李吉永以35万元的价格承包下了3300亩荒山50年的使用权,开发香山观光园。根据规划,观光园在2011年全部建成,园内将有水库、景点、柴鸡和东北林蛙养殖场,甚至还将申建一个小型动物园,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全套服务,整个投资约需2亿元。
目前,园内绿化已基本完成,黄栌、杏、柿子、石榴、杜仲等50多种树将香山装扮得郁郁葱葱。“让山绿起来真是不容易!”治荒治了6年的李吉永深有感触。虽然现在还见不到效益,但李吉永却不着急:“有了树就不怕没人来。”
和李吉永想法类似的还有庆都山庄庄主之一刘孟虎。北高昌村庆都山是远古帝尧母亲庆都的故乡,有着深厚的唐尧文化底蕴。历经沧海桑田,庆都山成了荒坡。2005年,刘孟虎等人转包了800多亩山场,种上了几万株树,拟依托高昌水库和唐尧文化建成集垂钓、观景、祭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园。如今,山上松柏苍翠,山下花果飘香,水库边杨柳环绕,良好的生态引得来庆都山旅游、祭祖的游客日渐增多。水库周围的几家“农家乐”感受最为明显。“2004年,我家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去年增加到10万元,估计今年能赚到15万元。旺季时天天客满,人多得接待不过来。”一家“农家乐”老板说。
在唐县,像庆都山庄这样具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