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倒下了。可最近的做法让这位老专家很舒心,修二环路、扩街道,道路两旁原有的树木都保留了下来。“东、西御街还为保留树而改变工程设计,现在是建设给绿化让路,因为人们更需要绿色的城市环境。”
在此基础上,第四次造园浪潮自2000年以后降临成都。北湖公园、两河森林公园、“五朵金花”……如雨后春笋出现。“此次‘造园运动’,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城市绿肺———森林、城市绿肾———湿地随着一座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成,在成都人身边扩展着。”林农对现在大规模的造园很有信心:“这体现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理念。大型的郊野公园,面积甚至达到一二百公顷。投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政府征地投资,现在则采用土地租赁和BOT等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
第五起跑线]
城市期待公园回归 “城市兴则园林兴。”纵观成都百年来四个阶段的造园长卷,专家们不约而同说出相同的话语。“公园不但能提供新鲜空气和休息场所,也能提升城市的档次。”林农解释:“就拿锦江边的公园来说,不少来过成都的朋友都说这里特别漂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过去,这一带只是光秃秃的河堤。”
因此,“在满足一个城市对绿地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公园向外发展,建立大面积郊野公园。更重要的是,公园应向城市发展,建立一些小型公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彩虹桥头,卧龙园刚刚建成,不到3000平方米,“已经发出了公园回归城市的信号,主要的景观是依山势而修的龙字形长廊和代表桃园三结义的三株乔木”。436个小游园,并非千篇一律的亭台楼榭,更加有“个性”。林农正在为即将坐落在青羊大道的茶文化园做设计。“这类主题公园强烈地表达一种文化。就拿茶文化园来说吧,设计成三个层次,最上面是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中间是梯田似的茶园,下面是品茶。广场上还有与茶有关的塑像。选择的树木,也以茶花、茶树为主。”
成都自古与水就有不解之缘,然而随着城市变迁,千年水网被破坏,历史上的湖、池、塘已然消失。在新造园运动中,活水成都又在慢慢恢复容颜。满足市民亲水的渴望,在将来新修的公园里也一再被突出。“就拿茶文化园来说吧,主线以小溪为媒,广场上的水道也刻意设计为草书的水字。”
休闲,新造园运动极力刻画着这一点,幸福梅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休闲公园里,繁花绿阴淡出了成都人的视线,曲径通幽处,红香绿玉间,一家家别具风情的农家乐,才是公园最核心、最活跃的心脏。
休闲的另一代名词是开放。自2001年,百花潭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今,成都免费公园约有90多座,占80%。“公园的围墙再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公园本身就不是垄断的。”杨玉培这样认为。而林农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开放是成都园林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新的公园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外向型,即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始终跃跃欲试要冲破“藩篱”。
链接“花园城市”的国际风度 “花园城市”也有国际性权威评选。每年一度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的“国际公园与康乐协会”举办。从2000年,深圳荣膺桂冠后,我国已有超过10座大中小城市获评国际“花园城市”。包括广州、厦门、杭州、泉州、濮阳、常熟、千岛湖、承德、上海松江和张家港等。
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内容包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