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7日消息:我市采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和拆违转绿等方法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
将整个深圳建成中国最大花园
自建市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理念,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我市将市域生态绿地系统分解为“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系统-城市绿化用地”三个组成部分,建设8处区域绿地、18条城市大型绿廊,将城市中逐渐岛状化的大型生物栖息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2005年,深圳森林覆盖率达到4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园林绿地面积278.78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1332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1平方米,本地植物指数达0.701。
绿地系统重点营造三大景观
我市在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中重点营造三大景观,丰富一个内涵。一是宏观上的生态景观,注重整个城市大环境绿化生态效益,以营造地带性的生态风景林为平台,不断扩大总体绿量,从2000年开始每年植树500万棵;二是中观上的大尺度道路绿化景观。对城市主干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的绿化带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增植地带性植物,营造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种和特色景观;三是微观上的特色园林景观,推出一批富有岭南风格的特色现代园林景点,营造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格局。一个内涵是:结合城市历史、城市文脉,以及现代审美情趣,大力丰富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构筑富有文化韵味的诗意生活空间。
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一成多
我市树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将适宜林地统一规划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11.95%。
大鹏半岛古火山地质遗迹、海蚀海积地貌独具特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梧桐山风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现正在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梧桐山麓已建有国家兰科植物种质保存中心;仙湖植物园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国际苏铁迁地保护中心等19个植物专类园,成为全国植物园系统中的新秀;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和香港米埔湿地一起,是国际湿地保护公约中划定的7块湿地保护区之一,具有国际范围的生态价值;坪山河、龙岗河、茅洲河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湿地以及沙井、松岗一带滩涂、桑基鱼塘、红树林也得到有效的保护;全市1973棵古树名木均已建立档案,采用GPS和信息系统进行跟踪管理。
精心构建三级公园体系 精心构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综合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公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是将城市背景山林和城郊山体建成郊野公园或森林公园;二是顺应建成区的发展,同步建设综合性城市公园;三是以人为本,围绕住宅区和商业旺区建设社区公园。至2006年9月,全市已建公园442个,总面积达37194.8万平方米。仅从2004年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来,就新增郊野公园2个、森林公园6个,综合城市公园10个、社区公园245个。园林主管部门实施品牌战略,开展星级公园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园博园、荔枝公园等五星级公园5个,大梅沙海滨公园等四星级公园4个。所有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各公园定期举办市花展、荷花展、菊花展、月季花展及书画展、科普展等公益性展览活动。2006年深圳将举办“首届公园文化节”,以“世界之窗”、“欢乐谷”、“民俗文化村”等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推广种植本地乡土植物
&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