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化投资新格局。
2004年,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启动。自此,林地的使用权实现有偿转让,所有权、使用权实现分离,权属得以明确,造林者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育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往依靠行政命令植树造林的现象开始改变,农村资本、城市资本、国外资本纷纷参与林业建设,林业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放开、放活。
2005年,我市再次加快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确定了“两权分离,谁造谁有,以民为主,民办公助”的改革方向,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林业生产经营。优惠的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将目光投向林业,以林生财,一时间,上规模的苗圃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园、名特优新经济林园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乳山市午极镇杨家庄村的杨洪岗承包荒山搞开发,目前已植干杂果3万多棵。乳山电业总公司、文登电业总公司各投资1000万元,分别在育黎镇和龙山办事处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园,依托林业发展生态旅游。文登市米山镇确立了以速生杨为主的万亩退耕还林富民工程,与日照纸浆生产企业、广饶华泰造纸集团签订了木材购销合同,发展“订单林”,吸引了当地众多群众参与造林……全市有近30万亩宜林地、退耕地、“四荒”、河滩库区等被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一片片生态公益林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解决了苗木单一、质量偏低的问题,向多树种、高档次、精品化方向发展,提升了造林绿化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林种树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全市防护林、用材林、风景林、经济林一齐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全市干杂果面积由建市初的不足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5万亩,初步形成了板栗、无花果、大
樱桃、银杏等干杂果基地。林业育苗产业迅猛崛起,全市年均育苗面积达2万亩以上,为地级威海市成立初期的两倍,涌现出一批育苗专业户、专业村。速生用材林从无到有,已发展到近10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户3700户,每年完成植树占全年造林总数的55%以上。
机制催绿绿意浓。完善的政策、健全的机制、创新的运作模式,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持久动力,全市造林绿化步入新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全国绿化模范城,为人居威海注入了新的动力。站在这个新起点,威海人播绿的步伐将迈得更快:今后每年完成植树2000万棵,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8年达到40%,力争到2015年达到60%,接近目前林业发达国家水平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