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绿色就是收获财富
未来10年干什么最有前途?种树。
至少一部分山东人如此认为,因为他们已经因此尝到了甜头。
中国园林网8月9日消息:山东省林业局局长孙庆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几个“令人惊讶”的“绿色财富”故事:
菏泽市目前从事林产品加工的有万人,菏泽的一位果农种
黄金梨,每个梨都套上瓶子,种成了观赏品、工艺品,一个梨能卖到268元。有一户种了300亩黄金梨,年毛收入达300万元。
地处黄河故道的冠县田马园村,治沙改土,先后改造沙荒地1000多亩,营造良田2000多亩,植树12万株,建设了长达20公里的防护林带。他们通过建设高档林果园,不但保护了环境,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5年,该村集体积累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全村五分之一以上的家庭住上了楼房,家家通上了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
莱芜市西北部的一个纯山区村——房干村,将保护生态与旅游开发同步推进。每年雨季,该村都组织全体村民上山植树,全村绿化山场1.5万亩,栽植树木100多个品种、800多万株。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护林队,并把禁止牛羊上山、全民戒烟写进了村规民约。与此同时,他们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的和谐发展。2005年,该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500万元,村集体收入1985万元,人均纯收入13500元。
3600亿元打造绿色山东 山东省环保局前不久发布通报说,根据规划,2006年到2010年间,山东将总共投资360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生态省建设,其中包括南水北调、淮河治理、环渤海湾碧海行动计划等10大类重点工程。
统计显示,过去5年间,山东的环保投入大约是2000亿元,全省从事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1228家,初步形成包括治理环境污染、综合利用“三废”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材料生产、技术开发等相配套的环保产业体系。
对于山东的林业发展史,孙庆传说:“山东林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历史上,山东森林繁茂,植被丰盈,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乱、放牧、毁林开垦、森林火灾等原因,森林资源破坏殆尽。到建国时,这里只有450万亩的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仅有1.9%,成为全国森林资源最为匮乏、生态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
据他介绍,建国以来,山东治山整地、治沙改土、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林业建设的先进典型。最有名的就是1957年毛泽东对莒南县厉家寨作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示。“这一批示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山东人民治山造林、绿化河山的干劲,使山东森林资源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生态面貌逐步得到改变。”孙庆传说。
记者了解到,“十五”期间,山东省把林业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作出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山东和生态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林业建设进入了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
据孙庆传介绍,到2005年,山东省有林地面积达到4400万亩,林木蓄积量8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4%,增长了5.2个百分点;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30亿元,比2000年增长113%。
盘点山东“绿色家底” 对如今的山东林业产业“家底”,孙庆传给记者托出了一笔细账: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