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赣鄱大地,千山竞秀,满目苍翠,处处生机盎然,林农笑容满面。这笑容,来自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4月在全省全面推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给林农带来的沉甸甸的减负增收实惠,来自省委、省政府今天召开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总结表彰大会后即将启动的林改配套改革给林农带来的更加沉甸甸的减负增收实惠。
林改,这一富有创造性、惠及广大林农的改革,成为江西山区林区最活跃的“音符”,唱响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主旋律。
林改: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本着还权于民、让利于民的目的,我省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改,于2004年9月在崇义、铜鼓等7个县(市)试点,并于去年4月在全省全面推开。
目前,我省林改主体改革基本结束,截至4月底,明晰产权和减轻税费工作已接近尾声,全省完成林权勘界勾图率达97.1%;二榜公示率76.9%;调处山林纠纷51761起,涉及纠纷面积363.04万亩,纠纷调处率达85.2%。
林改,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全省农民林业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42.3%,林业成了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促进了资源增值!全省荒山流转价由林改前的每年每亩不足8元提高到20元左右;杉木林一次性流转价由林改前每亩600元上升到1300多元;毛竹林年租金由林改前每亩15元上升到80多元。激活了经营机制!通过彻底还权让利,全省出现了社会投资造林热、苗木培育热、平原造林热、科技需求热,今春个体、企业等社会投资造林274.5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82%,再创历史之最。促进了农村和谐!许多积怨多年甚至经地方法院判决都难以执行的山林纠纷,在这次林改中得到了妥善解决;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木材运输证办率明显提高,森林火灾大幅度下降,农村民主政治更加巩固。
林改:使江西林业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林改,这场由“山底”到“山顶”的变革,给林业发展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嬗变,不仅赢得了林农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而且引来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今年2月,泰和县的一位大学生在给省林业厅的感谢信中说:“我是北方工业大学一位三年级学生,自2003年考上大学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我能回家过年,多亏林改的好政策,我家林业经营大增收。”这是许许多多农村学生的心声,林改为他们筹集了一笔不小的学费,也为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凑足了盼望回家的路费。
中央党校、国家林业局以及湖南、云南、安徽等近20个省份,纷纷前来考察、学习。目前,我省已接待来赣林改调研考察组50多批次,共600余人。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江西林改经验,国家林业局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省召开全国集体林区林改经验交流会。
江西林改取得的巨大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精心操作,得益于广大林农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在改革实践中的首创精神。为此,向所有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林改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并存
尽管目前我省林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客观地看,这项改革还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并存的特点,要取得改革的最终、全面的胜利,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我省林改虽然主体改革基本结束,但离林权证发到林农手中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这主要体现在:还有少数县没有完成外业勾图任务,不少县内业输几率还不到50%;有的地方分山到户率不高,该分到户的山没有分到户;一些村组方案制定和票决还不到位,留下了日后纠纷的隐患;有的地方垄断经营依然存在,地区封锁和限价销售时有发生;跨行政区的山林纠纷调处比例不高。
以上这些问题,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完善落实到位。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该补课的要及时补课,严格把好各道程序的质量关;加快内业输机步伐,争取8月份前全面完成输机任务;对遗留问题和纠纷要尽快调处解决,特别是要抓紧时间解决跨省、跨设区市的山林纠纷;做好责任山承包合同的签订及流转山协议的补签工作;做好发证前的公示工作,确保发出去的每一张林权证都是“铁证”。
林改:配套改革成为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
核发林权证并不是林改的目的,资源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