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不可弥补的消失,经济代价是耕地杂草滋生,作物产量降低,水域入侵者损害渔业的收入,造成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威胁因素。
生物入侵之所以造成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文化入侵所造成的。由于长期引进一些外来高产品种能获得较大的利益,渐渐忽略了自己土生土长的优良品种,认为一切都是外来的好,导致本地农业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大量消失。
背景:文化之争 近年来,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觉察,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生物入侵是指物种向其分布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永久性的扩展和自由繁衍的现象。一些种对当地的物种和生境产生危害的引进种被称为入侵种,有一些种并没有什么危害,甚至还具有相当大的生态或经济价值,就被称为驯化种或归化种。
有些外来物种在引入的初期生长不错,在短期内得益颇丰,但经过一段时间,当它发展成为入侵种,并造成危害时,要根除或控制它们以减轻其有害的影响就不容易了。南半球大量引入北半球的松树,北半球大量引入南半球的桉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特别是采取大面积清除自然植被来种植时就更为突出。
生物入侵之所以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文化入侵所造成,而生物文化入侵的直接原因之一竟是令现代人引以自豪的“绿色革命”。人们只看重外来优良的种类,而对自己的物种不重视,知之甚少。毋庸质疑,“绿色革命”的成就是巨大的,它通过在试验机构培育出来的许多高产品种,并将其推广到各地,大大促进了许多贫困地区农业的发展,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成,缓和了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粮食危机。但是,不能不指出,由于它忽略了生态学原则,利用新培育的高产品种替代土生土长的品种,一个多样化低成本的农业生产结构被一个所谓现代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结构所代替。
新的作物品种的引入,虽然可望获得高产,但它们的基因单一,在大面积单作的情况下,极易感染病虫害,如果管理跟不上,还会减产,引发病虫害感染。当化学文化替代了生物学文化,获利文化替代了需要文化,垄断了种子销售,甚至必须大面积千篇一律种植指定的品种,常常造成丰产不丰收,产量高,质量低,陷入一种得不偿失的困境。文化傲慢和生态忽略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形成极强的破坏力,构成了一种生物文化入侵的破坏力。
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很容易引起争议。在一些人眼里被视为入侵者的生物种类,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重要的财源,也有人认为“生物入侵”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因此,只有客观地从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其风险、代价和得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对外来物种是否继续保留、根除或控制的决策。
对策:生物安全 诚然,引种驯化和生物入侵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要分清情况,予以适当处理。不能将之对立起来,缠绕不清。
首先要弄清入侵种的实质,在生物学和自然保护领域上把生物入侵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开展研究。根据广泛的信息资料和总结实际的经验教训,弄清入侵种的实质,作出正确的决策。其次,要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开展宣传教育,使有关部门和广大公众对利害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防止或减少无意引入和传播的危险;同时,要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现代先进的技术,防止外来生物漏网过关。
生物入侵有的是有意引入造成,有的却是无意引入和传播发展起来的。前者主要由于利益的驱使,没有想到或不顾其后果,还有的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利大于弊所作出的决定,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类似的例子;后者是在不知不觉或不关心的情况下造成的。国际贸易和旅游是最主要的两种途径,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可能是潜在的携带者,农业、林业、园艺、养殖、渔业、建设项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