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0多家,现在还剩下30多家,而这30多家,除了廖华琼的店,其他都停止了营业。由于收不到房租,整条街一万多元保安费、上千元的保洁费、水电费都只有公司承担。
交易中心冷清在这里复制 同样的冷清和落寞,仿佛复制一般,在万春镇的天府花城展览交易中心出现。
在万春镇的温江花木交易中心,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花博会期间,这里作为了集中交易中心,也是人气的聚集点。2006年8月18日中午,记者到来时,这里俨然和忙碌无关。宽广的市场,花卉交易区位于中间,四周是大量空出来的商铺,透过玻璃能看见一些残留的桌椅。
“卖花的铺子倒是满的,就是来的人少了。”交易中心2区5号的老板兰雨福擦着汗水说,2004年他“入住”这里,铺面120平方米,租金为一平方米7元。提起花博会,兰雨福觉得“不咸不淡”:“感觉闹热一阵过后变化不大。”在他看来:交易中心离主展区太远,外地人找不到,花博会后,除了老顾客开车过来拖几盆走,也没有更多人来了。
负责管理的天府丛林物业管理公司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已经有200多家花卉店铺,大部分在花博会之前,就已经在了。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商家,推出特别“优惠”政策:大棚交一年租金,免两年,降低商家的成本。
尴尬·设想
门票分歧引进外地游客失败 “其实,当地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前期还专门出去考察取经。”一位参与策划的知情人说,政府的规划中,是希望能把花博会的高温持续下去,只是期望未能实现。
对花博会前期展望,在花博会举办前,媒体的密集报道中,也能嗅出端倪:伴随着光华大道的畅通,花博会与上百家旅行社合作,将与都江堰、青城山等知名景区实施对接,形成25条精品线路,整体打造“成青旅游环线”。到都江堰、九寨沟、峨眉山的外地游客,可以将花博会作为半日游或一日游项目。与此同时,借花博会召开,众多大开发商的进驻,一个以旅游、花卉、人居为核心的“北部新城”即将登场。
另外一种设想,花博会闭幕后,要办成“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可能主展馆不闭馆或休馆两日后,各省区的展区仍由各省区其他的花卉展继续展销等等,这样,与到花博园观光的游客起到相映增辉的作用,从而取得可观的会展经济效应。
这名知情人透露:由于门票收入划分上的分歧,组委会与上百家旅行社合作,引进外地游客的计划未能按预想进行。
尴尬·剖析
关于门票宣传力度不够 梦想照进现实,落差显现。在对原因的探究中,门票问题首先被提出来。最初,每张50元的会展门票,游览景点包括花博会主场馆和中国花博园。花博会之前,组委会向商家承诺10月7日以后,将不再收取门票,后来并没有兑现,只是应商家要求将锦里花街划出了收费区。在廖华琼等商家看来:当初吸引人的奇异花卉撤走后,再收50元的门票,很多市民觉得并非“物有所值”。
廖华琼告诉记者:花卉撤展后,门票继续收,到2006年3月份才停止。而不收门票的消息,由于没有足够宣传,很多市民不知道,就算温江本地人也至少有20%的人不知道。
关于景点不能让人回味 “最开始说不撤展,后来又撤,没有了花,新的亮点迟迟打造不出来。”参与策划的这位知情人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花博会主展区没有持续性,没有能够让人回味的活动或文化,只有单一的景点。
从几个部门都调动人手成立组委会,建设、管理、招商、经营,一手揽并不好。经营并非政府长项,有些具体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