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省确定的四大类18项25条小康指标年底前全面“收官”,“生态雨花”与“和谐雨花”建设在全区上下火热展开……时近岁末,地处南大门的雨花台区,已经跨进全面小康门槛,“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清晰可寻。
“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人民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区委、区政府的一贯目标。”雨花台区区委书记王建华说,“按照盛市党代会的精神,我们将以实现小康为新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放大区位与生态优势,以发展富民、实事惠民、生态亲民为抓手,实现高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三笔并挥,“和谐社会”正在雨花台区绘出亮丽的底色——
两翼齐飞,百亿元项目拔地而起
说发展,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有“看头”。从地图上看,位处主城西南的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酷似一头脚踏长江、昂首北望的海狮,长江三桥正好处在它柔软的腹部。今年9月,雨花开发区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在快速成长的这头“海狮”,被全区上下寄予了领跑雨花经济的厚望。
沿着园区的龙藏、凤集两大主干道驱车前行,整个开发区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占地550亩、总投资15亿元的江苏明发工业原料城目前已开工70幢,封顶37幢;占地620亩、总投资15.84亿元的宏图高科产业园,一期1.84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全部封顶,二期6万平方米桩机已进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400亩的中电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桩基工程,年底前即可开工10万平方米……
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说,就在两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蔬菜地,如今这里已经快速集聚了一批块头大、胃口高、前景好的优质项目。截止到10月底,开发区共引资228亿元,项目61个,已经竣工和正在建设的项目42个,总投资近百亿元。今年前10个月,尚处“幼年”的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成长速度和发展规模让人刮目相看。
“项目一放松,一切都落空。”在雨花台区采访,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句“顺口溜”,它形象地道出了雨花人的心声:发展是基础,项目是抓手,“抓项目”才是富民强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得力利器。雨花台区“项目经济”的另一大引擎——宁南软件产业基地,今年以来也是捷报频传,短短半年多时间,先后就有20多家规模型软件企业入户。目前,雨花开发区和宁南软件基地“两翼齐飞”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促和谐。今年前10个月,雨花台区完成GDP71.4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34.8%;居民收入1341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63元,同比增长12%。
共享成果,52件实事紧扣民生
经济学家喜欢将和谐社会比喻成蛋糕——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前者解决的是“共建”,后者解决的是“共享”。建设和谐社会,共建是基础,共享是关键。
在雨花台区,“共享”体现在全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大手笔”,有的则是“针线活”。
每到月底,雨花台区副区长薛国安都会及时拿到一份特殊的“报表”——《雨花台区200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月度进展情况统计表》,上面逐项列举着10大项、52件惠民实事的具体目标、完成时限、本月进度、累计进度以及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这份统计表上,记者看到,10项实事涵盖了惠民的方方面面——
就业保障。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实现再就业4000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80人,新增基本养老金3500人;
医疗服务。建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和新妇幼保健所,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新型合作医疗补贴由12元/人提高到24元/人,为100名重病患者建立“大病救助卡”;
民政救助。将农民低保标准由140元/人提高到180元/人,全面实现农村老人养老补贴发放,完成20户危房改造;
教育助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享受本地学生待遇,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六项费用全免; ……
截至目前,10大项、52件惠民实事均已提前或接近完成。
“52件惠民实事都是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项目。”雨花台区负责人说,今年10项实事累计已投入1.6亿元,目前各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明年的项目排定,其中有一项就是在全区推行“全民健康工程”,全区居民每年将可免费体检一次,这项以前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将惠及全体居民。明年,还将在全区推行“七个一体化”,其中包括社会事业布局、服务和保障一体化,城乡公共设施、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