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经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正式发布了2004年全国
花卉业统计数字。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2004年花卉业统计的科目和2003 年一样,统计方法和渠道也基本一致。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花卉业已全面进入调整期,其中的一些震荡从2004年就已开始显现。
鲜切花大盘仍被云南转动
和2003年相比,2004年全国花卉业出口创汇增加了4677万美元,增幅为48%,其中仅切花切叶一项就增加了2506万美元,增幅为57%。据云南省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云花去年的出口额为4150万美元,增幅超过50%。所以,大大提高鲜切花出口创汇增幅的功臣是云南。
月季、菊花、康乃馨和香石竹传统温带四大切花中,除月季外,其他三种在2004年都出现了大幅调整。而和2003年相比,2004年全国月季生产面积增加了60%,销售量增加了37%,销售额却下降了5%,为什么会这样呢?最近两三年,云南月季鲜切花出口形势看好,在滇池附近的昆明市晋宁县中和乡,一下子就增加了7000亩月季,但受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切花品质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旺季运输困难,导致市场表现不好。所以发展切花,面积、品种、技术、市场必须同步,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相比之下,受出口拉动,菊花的表现就好一点,面积、产量、销售额的增幅分别为20%、44%、20%,处于相对良性的发展状态。总之,已经占据中国鲜切花产业半壁江山的云花,在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对国际市场变化、产品质量和物流已经极度敏感,眼光仅仅盯在面积上是避免不了震荡的。
盆栽植物面临巨大压力
全国花卉业2004 年新增的20万公顷生产面积中,有3万公顷来自盆栽植物。尽管其增幅排在观赏苗木和工业用、药用花卉之后,但考虑到盆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还是非常令人关注。其中盆花生产面积增幅为23%,销售量增幅为49%,可销售额增幅只有13%,出口创汇还出现了2%的负增长,值得深思。应该说,近几年我国盆花质量每年都迈上一个新台阶,品种也基本与国际同步,但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价格战此起彼伏,商家获利难度越来越大。
生产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日光温室自然就走进盆花生产商的视野。关于设施的统计数字表明,用于生产盆花的日光温室面积增加了24%,是各项设施面积增幅统计中最高的。另外,盆花出口出现负增长,迫使我们去慎重考虑日本、俄罗斯及远东地区从中国进口盆花的抗拒点,比如运输和检疫问题。给盆花解压最直接的办法是出口,可其中有不少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
和2003年相比,2004年观叶植物在种植面积、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额四项指标中,出现“三增一减”的喜忧参半局面,面积、销售额、出口额分别增加18%、69%和20%,销售量反而减少27%,业界不得不考虑国内观叶植物市场出现地区性饱和、结构性饱和及季节性饱和问题。而出口额和销售额双增长实在是迷你型观叶植物和新优品种实现规模出口的功劳。这些观叶植物在国际市场上的旺盛需求提醒种植者,观叶植物的产销理念要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来调整。
观赏苗木产业增幅下潜藏危机
200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又创新高,达到63.6万公顷,已经接近1000万亩大关,令世界瞩目。其中观赏苗木占了全部增量的60%,一年时间又增加了12.3万公顷的观赏苗木,几乎相当于新增18个浙江萧山的种植面积!仔细分析,这些新增面积几乎是被2003年的小苗"撑"出来的,因为苗子只是简单地从一个苗圃进入另一个苗圃,品种几乎没有太大调整,一旦政策性调整需求紧缩,出现大量滞销就难以避免。因此,2004年观赏苗木面积增加53%,销售量增加70%,销售额增加23%,出口额增加1%,确实是一组令产业界和政府关注的数字!
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发展相对稳健,尤其是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额均增幅较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相对稳定。比如工业用万寿菊,在四川和内蒙古都已经实现规模生产,一般都有稳定的国际订单。
种子、种苗种植面积暴涨,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不理想,这与个别制种商不顾商业信誉非法扩繁,被取消国际订单有关。这些企业被迫转向国内生产和销售,尽管面积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但销售额却一落千丈。所以,诚信经营,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不仅对种子、种苗业至关重要,对鲜切花、盆栽和苗木业一样重要,这是开创一切事业的基石。
退出将成为一段时期的产业现象
我国花卉业进入调整期,一批核心竞争力差的企业和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被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