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世界已有2000多个大小不等、内容各异的植物园,其中最老的已年过400岁,收集栽培世界活植物达4万种以上(英国皇家邱园);世界上不少有名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就以植物园命名;我国植物园历史虽不足百年,现已有百余之多,也有一些就是当地的植物学研究机构;然而400年来,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一种“植物园学”。有之,乃从贺善安、张佐双、顾姻等人合著的《植物园学》开始,无以名之,就以“Phytohortology”(也可简称“Hortology”)命名或许可以吧,为的是别于农Agriculturc,林Siloiculture,园Horticulture等等。 为何这样?个人认为是由于不断发展的植物园事业是如此的鲜活、复杂和丰富,以致无人敢动笔,而被我国学者捷足先登。从该书内容可认识到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要把任何地区(乃至全球)、任何类群的活植物集中起来,把“植口”科学登记起来,有效的保存下来,尽可能美妙地展示出来。让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活下来,繁衍下去,进而从中发展和利用这些物种资源乃至种质资源,保存下来,发展出去。这是一个无穷大的事业,我们就是要“以有涯道无涯”。首先要让它形成一个学科,而这个学科的“涯岸”就是本书各章的界定和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将为此而欢呼,因为这个活宝宝库将有门径可寻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植物园学说白了就是把多种自然生长的植物,从各处也从本处引种过来,让它们各得其所,生生不息,样样俱全,这中间学问可大了。让这本书带我们这些植物迷(包括学者和大众)回到一个同样绚丽多彩、但更集中展现其带有人类烙印的大自然的怀抱里,逐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笔者已年过九十,没有足够眼力去精读这本书,只能远观而粗评之,尚希作者和读者原谅。 作者们以40余年建园的实践和向240个以上的世界名园学习的心得,首次将“植物园”这一高度综合的、多功能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包括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和科普教育)以及应用技术(直到入侵外来种和病虫害控制),提炼升华为一门科学,使之学科化、系统化,上升到基础理论其核心就是如何保存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可再生能力”。从而成为正式提出“植物园学”这门学科的第一书,必将起到“佑启后人”的作用。 全书以植物园在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以迁地保护和引种、驯化为纲,将植物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介绍给读者,可以说是植物园事业的百科全书。本书的2000余幅彩照,将全世界的植物园展观在读者面前,很多图片是专为本书提供的,无疑这是一本新鲜活泼的教材。可惜笔者因患严重的眼病,不得邀游其间,深以为憾。总之,这是一本力作,也是本好书,对全世界的植物园工作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吴征镒: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科学研究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现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自1980年起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前苏联植物学会通讯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