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沈阳采访,有一种现象让记者很惊讶:那里的许多花店都在玻璃门上写着四个红漆大字———“批发零售”。外表看经营规模并不大的花店,难道都是批零兼做?去过一些城市,也见过不少花店,这个特色可是不多见。后来向知情人一打听才知道,其中绝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批发,这样写是为了向顾客表明,店里的花新鲜、便宜,顾客在这儿零买,是有条件享受到批发的待遇的。据说,当地花店的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好多年。
当时听者和说者都是哈哈一笑,也明白其中的那些不实成分。然而近日,记者再次采访沈阳的一个花店时得知,他们的生意很不好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顾客一进店来,哪怕只买几枝花,也先问一问:批不批?没办法,花店只好最大限度地便宜给他,一扎花也就是倒个手,赚不上什么钱。
这种情况让人听了很遗憾,但稍微一想也就能够理解:花店作为花卉产业最后的销售环节,直接引导着消费,如果长期用“批发”的幌子将消费者的眼光吸引到价格上来,消费者形成上面的消费习惯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价格当然不是花店的优势,当初花店也是知道这一点,才借助了批发的名义。那时沈阳的花卉批发市场建设还不成熟,花店的数量也有限,所以怎样做生意都好维持。然而现在,沈阳的花卉市场已经兴起,市场格局也日趋规范,对不少花店来说,明确真正的卖点,制定合理的利润空间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事了。那么应该向什么方向走呢?
据了解,沈阳当地也已经出现了不少花艺制作品味高定位准确并且服务到位的花店。建议不妨向这样的花店看齐,就近学习就地取经,有条件的再抽时间到全国各地走一走,借鉴同行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应该相信花店零售本身的优势是不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