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绿化普遍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农村道路绿化相连于农民的耕地,有必要取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否则政府投资力度再大,也难以产生绿化效果。
“主角”表现不如“配角”
眼下,许多地方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旁,不遗余力地进行绿化美化,大搞绿色通道工程,这些绿色通道都要穿过农村,占用大量耕地。例如,京沪高速、济青高速、104国道等道路两旁新建了大面积绿化带。绿化带分为内、外两条,靠近公路的内侧绿化带栽植的几乎全部是高档次苗木,既有常绿树种,也有彩叶观赏树种,由雪松、桧柏、大叶女贞、紫叶李、红枫等唱“主角”。公路外侧的绿化带由杨树唱“配角”。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些道路的“主角”树种大多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生长表现一般。有些“不死不活”,因为靠近公路,显得非常刺眼。但是,“配角”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高,长得高大挺拔,在道路上疾驰时,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使人惊喜。
“主角”没有农民缘儿
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景观树种不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另外一方面与农民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由于道路绿化大都建在农民原来承包的土地里,一些农民腾出土地本来就有些不情愿,栽植景观树种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毫无帮助,还可能对农民的正常耕种造成影响。例如,多数景观树主干不高,主枝分枝点很低,影响光照,不利农作物生长。因此,有些路段两旁的雪松、桧柏靠近地面的主枝全被农民砍掉了,还有些树木则在农民烧荒时被烤黄,鲁西南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两侧栽植的红枫几乎没剩一棵。但在外侧栽植杨树就不同了,杨树和农作物同样施肥浇水就能长得很好,农民可以在杨树行里套种农作物,还能获得一定经济收入,他们何乐而不为?
绿化带不宜过宽
现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越来越宽,每条绿化带由原来的几米增加到十几米、几十米不等。绿化带的宽度是反映绿化效果的客观载体,但绿化带的宽度并非与绿化效果成正比。如果选择树种得当,又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和养护,即便绿化带较窄,也能收到较好的绿化效果。我国人多地少,农民人数比例大,特别是一些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取得基本生活来源,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道路绿化带过宽,占用农民的土地较多,农民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道路绿化的被动。
以乡土树种为主
由于居住人口多,道路客流量大,郊区、城镇的道路绿化带要宽一些,配植一些景观树种无可厚非。乡村道路绿化接近于农村,情系于农民,没必要栽植大量的景观树种。栽植乡土树种,特别是能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树种更好。还是农民说得很实在:平原道路绿化栽杨树,木材、枝桠材都有较好的收入;春天防风抗沙能力强,夏天遮阴能乘凉,秋天落叶后还能套种小麦。山区道路栽果树,既绿化了道路,又有果品收入。
总之,乡村道路绿化涉及范围广、路线长,政府投入费用高,管护难度大,如果能兼顾农民的利益,得到农民的支持与配合,不仅能达到一定的绿化效果,降低政府的投入成本,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双赢举措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