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与DT.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药剂,人们对其尚较陌生。因二者在读音、书写上类似,误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下面就两种药剂的一些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一)B.T.是苏云金杆菌的拉丁学名缩写,为一种细菌杀虫剂。其常见制剂为B.T.可湿性粉剂(100亿活芽孢/克)及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用菌粉1000倍液或B.T.乳剂300至5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害虫,尤其对鳞翅目害虫(蛾蝶类幼虫)有特效。用B.T.防治害虫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注意事项:(1)BT.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其使用期要比一般农药提前2至3天,对低龄幼虫效果好。(2)不能与内吸有机磷农药及杀菌剂混合使用。(3)B.T.对于家蚕毒性较大,因而用药时应与蚕区保持一定距离。 (二)D.T.又称二元酸铜,其有效成分为铜离子,为一种保护性的混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细菌性叶斑病。其常用制剂为30%D.T.悬浮剂,稀释600倍后喷洒可防治唐菖蒲、鸢尾、樱花等细菌性叶斑病。350倍液灌根可防治紫罗兰、大丽花、菊花等黄萎病。注意事项:(1)在整个植物生长期最多只能使用4次,叶面喷洒时,药液稀释倍数不得低于400倍。(2)使用时药液浓度切勿过大,否则易产生药害。(3)用药完毕后,药械工具要及时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