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经营效率高,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事实上,经营效率高多半是在企业发展初期才具有的优势,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初具规模后,其经营效率便逐步降低。
“张飞”领导“诸葛亮”
民企的主要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一般是老板的“嫡系部队”,或是跟随老板“打江山”的有功之臣。这些人尽管对公司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其自身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局限,却让专业人才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例如,民企经常会出现对技术一知半解的人管技术,又不能虚心学习,反而不懂装懂,对专业人士指手画脚,俨然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专家”,这就类似让“张飞”去领导“诸葛亮”,结果可想而知。有的时候,一件交给专业人士十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其领导却要花上几天时间去处理。这样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挫伤专业人才的积极性,造成浪费。
三个领导一个兵
有的民营企业,经常会出现“三个领导一个兵”的荒唐局面,令下属做起事来,不是“左右为难”,就是“进退两难”,总之是“难上加难”。
出现这种现象的企业必须从决策者自己的思维入手,理顺企业流程,确定正确合适的组织架构,以避免这种局面对企业的伤害。
公司是个“足球场”
有些民营企业简直就像个“足球场”,仿佛每天都在踢“世界杯 ”,不管大事小事,“踢皮球”现象经常发生。至于其背后原因,笔者认为是权责不明、缺乏监督机制。
重视“嫡系部队”
出于种种原因,民企用人异常重视“嫡系部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致使“嫡系部队”与“非嫡系部队”之间缺乏信任,加之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都是“嫡系部队”领导“非嫡系部队”,所以上下级之间便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任。
民企的发展一次次证明,一旦出现上述现象,企业的经营效率必然会每况愈下,而且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要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民企决策者和管理者就必须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尽快扫清前进路上的“四大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