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卉产品短缺的年代,经营者是不需要过多考虑竞争对手的,只要自己能提供出适当质量和数量的花卉,基本上都能卖掉,而且利润丰厚。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部分花卉产品出现了生产过剩,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仅自身做好了还不够,还要看竞争对手的情况,这时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每个花卉企业的管理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在考察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我们通常用到以下指标:企业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国内的花卉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以中小企业为主,每家企业市场份额很有限,企业成立的时间普遍不长,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似乎离多数企业还比较远。
中荷花卉促进会副会长、荷兰NITA集团芜湖绿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军认为,规模其实是一个组织化的问题,在荷兰有不少只有三四个人的企业,年销售额却能超过1000万欧元,他们的经验是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靠订单农业搞合作生产。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企业,虽没能力做全国品牌,但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小领域却很出名,效益也不错。戴军说,在荷兰既有采用电脑对花卉产品进行分级、技术很先进的企业,也有生产温室用的小扣子的企业,都发展得很好。这说明有竞争优势的不一定是高科技的产品。
“失败的企业原因是多样的,成功的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浙江红叶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鸿钧说,中国花卉企业众多,类型各异,别人成功的经验是很难照搬的,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比如,一些林场地多,可以发展苗木;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则可以进行专业化生产,专做一种品种。所以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比较出来的,只要某一方面或几点比别人强,就是自己的竞争法宝,千万别模仿大企业。
“两个游客在非洲草原上遇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人肯定跑不过狮子,怎样才能幸存下来?很简单,只要你比另一个人跑得快就行。 ”广州先锋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虬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市场竞争讲究优胜劣汰,胜就胜在你比别人强的地方,也就是特色上。”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可在价格、质量、产品、品种、品牌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