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美世人力资源公司公布的2005年《全球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中,辽宁省沈阳市在全球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57位,在中国参评城市中排名第5。沈阳,这座全国知名的重化工城市,如何在短短5年里使城市主色调从“黑灰”转变成绿色?5年的“森林城市建设”给沈阳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收获?就此,记者采访了沈阳市市长陈政高。
记者(以下简称记):沈阳为何大力实施森林城市建设?
陈政高(以下简称陈):沈阳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长期以来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缺水少绿,“黑灰”是城市的主色调。截至2000年,沈阳城市绿地总量为45.3平方公里,绿地率仅为20.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7平方米,相当于一张床的大小。沈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重点在环境,必须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入手。因此,2001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提出了“生态立市,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
记: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沈阳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陈:5年来,沈阳市投入城市绿化的资金共约55亿元,加上农村绿化资金,累计超过60亿。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财政筹集和市场化运作,我们没有贷款搞绿化。
记:据了解,沈阳年均气温仅为8.1℃,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3 ℃。在这种情形下,沈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绿化树木的成活率呢?
陈:5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建设,沈阳市周边建成以3条总面积为39万亩的森林带和4个占地446万亩的绿洲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圈,形成了“一山、一带、两环、五楔”的绿化框架。截至目前,全市新植树木1900余万株。沈阳冬季气候寒冷,这些树木的养护、管理、成活质量就成为首要工作。为此,我们在全市推行区域负责制,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层层落实质量任务,实行保证金和绿化责任制度,对植树数量、质量,特别是树木成活率进行统一考核,将资金拨付与成活率挂钩。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开展多种形式认养绿地,加强绿化管理,保证树木成活率。自2001年以来相继出台了《沈阳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规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绿线”的法律地位。
记:“建设森林城市”给沈阳带来哪些变化?
陈:经过5年的建设,沈阳已形成“城外绿树环抱,城内绿树成荫 ”的绿化格局。大规模、高水准的绿化工程在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韩国周”、 “制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相继登陆沈阳;推动了沈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市财政收入连续4年以30%的速度递增,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排名第9。老工业城市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建设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