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数十公顷的稻田、激荡流畅的龙潭广场、一棵棵挺拔的常青古松、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名贵
花卉、由马路边石和小木屋及老树根组成的老根驿站、微型自然保护区、陈列雷锋班退役车和雷锋塑像的雷锋庭院、滚滚向前的铁磙子……你能想像吗?这些匠心独运的景观全部座落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内。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辽宁省惟一的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交叉渗透的国内知名建筑大学。其总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有40余处体现人文精神的景观,是野生与农艺、建筑美与园艺美、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景观一:稻田新校区曾经是千亩稻田耕地,当几十万平方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沈阳建大保留了一块神圣的稻田地,将稻田做成景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为此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春夏秋冬,稻田不断变换景观,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
景观二:老校门一座校门就是一段历史,她记录了一段故事,叙述着一段沧桑。几十年来,6万余名莘莘学子,从祖国各地跨入了这座培养建筑人才的大门,寒窗苦读,立志成才,又从这座老校门中离开了母校,奔赴祖国各地。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家各个行业的高级建设人才和骨干力量,一批批学子曾在这座老校门前留下过美好的青春记忆,这座老校门也为此而成为了学校的象征,成为了建大人心中永恒的记忆。学校搬迁时,各地校友自愿捐资将她迁移到了新校区。
景观三:老根驿站由马路边石、铁道枕木、小木屋、老树根组成,是该校学生和德国学生共同设计的。这里既有东北大马路的影子,青年大街的昔日,又有火车轰鸣的回响。它们与老校门遥相呼应,衬托着历史和岁月。多少回,学子们默默地走过,感受和领悟着路的不平与坎坷。
景观四:木屋木头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曾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如今,钢筋混凝土成为主要建筑材料。这座“木屋”并没有一块木头,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寓意深刻。屋内供奉着具有老校区建筑特色的构件:斗拱。
景观五:滚滚向前这个铁磙子原在西院老校区的操场上,多少届毕业生都曾与它相伴过,压操场,修马路。如今,它也来到了新校区,见证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77级毕业生开始,每届学生毕业20年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再相会,继续拉这个铁磙子。每一个铸铁人代表一届毕业生,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就能滚滚向前。
景观六:专业旗广场每个专业一面旗帜,旗帜是希望的象征。学生入学和毕业时,都将集体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今天,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明天,每个毕业生都将成为学院的一面旗帜,走向社会。
景观七:古松常青这棵具有70余年树龄的松树来自于沈阳的南塔水源地,是一棵迎客松,欢迎着来自于祖国各地的学子们。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生态学专家孙铁珩先生为此题词:古松常青新校园,东山育树栋梁材。
景观八:枯山水位于校部办公楼内的枯山水是采用了日本式的园林风格,以石为山,以沙为水,将室外景观置于室内,使室内空间更加自然、丰富、通透。
景观九:龙潭广场一般的广场大多是平面构成,这里的广场则是立体的。由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的实墙分割了横向空间,由长短不同、高低不同的跌落台阶分割了竖向空间,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和错落的音符。站在长廊的三层可以欣赏池底“龙”字的风采,而站在方形的亲水平台上又可以欣赏水坝水瀑的流淌和激荡。
景观十:山顶
龟石学校的东山是浑南最高点,是龟背的位置。龟背上有块龟石,使校园更成为浑南的一块宝地。相传这块龟石来自于清朝的发祥地———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
景观十一:中央水系中央水系长300米、宽60米、面积为1.7万平方米,水系中间有两座亲水桥,将水系分成三个区域,水系的南部端点为体育中心,西侧是依山傍水的图书馆和建筑博物馆,东侧是微型自然保护区。中央水系是校园的景观轴。自然生长的数万条鱼在湖中游荡,夏天可以垂钓,冬天是冰场。
景观十二:亚洲第一长廊被誉为亚洲第一的长廊是新校区的学术轴,长756.31米、宽8米、共三层。一层的西部是教室,东部是学生服务部,二层是封闭的学习空间,三层是敞开式的空间,整个长廊贯穿于教学区,科技园区、办公区和学生生活区,进而使长廊的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