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1998年7月7日,《新疆日报》头版以“新疆成功开发出速生杨”为题,报道了新疆天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天演速生杨”,随后一些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均认为新疆天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唐天林是新品种的“培育者”。
在这里笔者引用几篇典型的报道材料,看唐天林是如何成为“科技明星”的。《光明日报》1998年12月13日报道,“一之长、拇指之粗的一节插入土壤,一年之内,便可长成高约7米、直径可达4厘米的茁壮的树。发明这种‘天演速生杨’的是天山科技明星唐天林。……他又重返学校,攻读高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唐天林又突发奇想,运用生物技术塑新物种,培育出一种快速生长的树,为拯救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唐天林开始把‘速生杨’应用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他组织专家,卧薪尝胆,在生物世界里拓荒、跋涉、搏击,终于使构思变成现实。”《光明日报》的另一篇报道说,“年轻科学家唐天林利用生物基因技术创造了奇迹。人们称这个新树种为‘天演速生杨’”……更有甚者,一些报道还引用西北五省区党委、政府《关于请示解决联合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部分内容,以佐证“天演速生杨”的科技神威,‘天演速生杨’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位材积量大、栽培方法简便、抗旱耐寒、成活率高、一年成林、多年砍伐的特点,既是绿化荒漠、沙滩的最优树种,又是造纸工业、牲畜饲料的最好原料,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广新疆天演速生杨栽培技术,扩大种植规模,以改变西北荒山秃岭的旧貌,以实现固沙治水的目标。”
由于其他报道材料其内容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赘述,但事实的真相是如何呢?
事实
1996年3月,经当时林业部场圃总站介绍,新疆老科技者协会建峰技工贸公司陈聚恒来中国林科院联系杨树新品种苗木,经林科院林业所黄东森研究员安排,于1996年春,将中林美荷杨(中顺1号)、中林46等一批新品种苗木由京调入新疆。根据陈聚恒的《杨树超短周期条材造纸原料林栽培技术中间试验验收意见》,在呼图壁苗圃共栽植杨树条材造纸林105亩,其中84系列杨30亩,中顺1号等40亩,中林46号杨30亩,银X新10亩。1997年春,陈聚恒将培育的104亩种条以170万元价格卖给美汤灵国际保健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经理唐天成与其弟唐天林开始筹设天演公司,进行杨树新品种商业操作。将中林美荷杨改名为“天演速生杨”,并开始由新疆到全国进行宣传。
关于新疆培育出“天演速生杨”的宣传,曾引起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的关注。在1998年10月21日他在新华通讯社出版的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请科技司组织专家鉴定,并要求向林业局提出报告。后经科技司调查,查明该杨树品种(天演速生杨)属林科院黄东森主持国家攻关课题杂交选育的品种,即中林美荷杨(中顺1号)。“天演速生杨”的宣传炒作也曾引起国家林业局种苗总站的关注,总站曾给各省市种苗站下发了要慎重推广“天演速生杨”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林场中便字第12号)。
“天演速生杨”的欺骗性宣传被揭穿后,1998年11月,唐天成(美汤灵公司经理)到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寻求品种转让。笔者(负责林业所科研和开发工作)接待了他。对于新疆天演公司和其弟唐天林关于天演速生杨的欺骗性宣传,笔者向他提出了严厉批评。对此唐天成表示对其弟的作法也极为不满(有唐天成给笔者的信为证)。并表示,从现在开始,要与唐天林划清界限。经过双方商谈,林业所考虑中林美荷杨在新疆苗期的表现比较适应(后期生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为了支持企业在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作为科技成果由企业进行推广的探索,于是同意将中林美荷杨转让给美汤灵公司,但仅限于在新疆试种和推广。第二年夏季,唐天成到林业所来说,由于其弟唐天林“天演速生杨”的虚假宣传,导致美汤灵公司经营的中林美荷杨效果不好,没法支付合同中规定的3%的品种使用费,要求解除合同关系,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同意终止合同。
伎俩
现在有必要揭开唐天林骗人的伎俩了。
伎俩一:伪造新品种培育历史,他谎称天演速生杨是从1994年起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事实上陈聚恒将培育的104亩种条卖给美汤灵国际保健品有限公司的时间是1997年春。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培育所谓“天演速生杨”的历史,浑水摸鱼。
伎俩二:伪造现场,招摇撞骗。他将北京怀柔生长的其他品种的大树林相照片印在宣传册上(当时唐天林主要搞苗,没有大树),以冒充中林美荷杨的生长情况进行欺骗宣传。1998、1999年谎称当年新疆的插条苗最高达7米,其实是一根两干平茬苗。
伎俩三:肆意践踏科学规律,随意扩大品种推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