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其变种有光叶珙桐,还有 3个苞片和4个苞片的两个新型品种。原产于我国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北部、云南等地,上述地区生长着成片的野生群落,现南方各地均有栽培。因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世界公认的珍稀观赏树种。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看到珙桐盛花时美丽的景色赞叹不已。经询问得知它的祖籍在中国,回国后曾指示林业工作者重视并开发珙桐。
开发工作从1978年开始,有关人员先后对我国12个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有万株以上的天然林,最大植株胸径1.6米,树高35米以上,经鉴定树龄在千年以上。1980年,河南省郑州航空学院工程师张家勋,成功地将珙桐引种于河南郑州,开创了珙桐北移的先河,并在1984 至 1986年播种成活600株,至今生长良好。他还进行了各种繁殖方法及引种驯化的试验,总结出一套栽培繁殖技术。河南引种的成功,引起了北京园林界的极大关注。北京与河南郑州的土质相似,只是pH值偏高一些,年降水量约是河南的一半,海拔偏低,最低温度偏低10℃左右。北京自1985年以后出现连续14年的暖冬,最低气温在-17℃左右,并且低温只持续几天,就又回升,年日照数偏少。对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后,北京园林局西南郊苗圃高级工程师鲁东和工程师曹玉昆于198 6年3月赴河南郑州进行珙桐的二次引种。3月23日在现场掘苗、现场包装后马上乘火车回北京,到京后立即栽植。此次共引种0.5厘米的小苗20株,10株上盆,10株地栽,当年全部成活。经过两年的栽培,生长势良好。1987年11月,又引种25株珙桐,第二次是汽车拉回后入假植沟,翌年栽植。春季引种比秋季引种成活率高。
经数年物候期观察,珙桐全年生长期为202至229天,花期21至25 天。生长期与花期随春季回暖的早晚而变化。北京的无霜期与河南相差25天左右,生长期相近,在生长初期至落叶期植株可耐轻霜。苗木幼苗期越冬时,采取培土、风障、围墙等防寒设施,小苗进行密封遮棚防寒越冬。在树龄5年后逐渐撤掉防寒设施。春季引种混植,这样近似于自然状态,不受海拔的影响,混植生长健壮,生长势良好。
珙桐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全盐量在0.15%左右也能生长,它既可以在偏酸土壤中栽培,也可以在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栽培。只不过在北京偏碱的土壤中生长势稍差,秋梢仅5厘米左右,比在河南的生长势差一半左右。
珙桐移植十几年来长势非常好,现胸径14厘米,树高4.5米,冠径 4.5米,果实内含2至6粒种子。从引种后表现看,海拔低对苗木无影响,生长势各项指标与自然状态下生长和在郑州的生长相近,花期相差一半左右,这与北京的气候有关,如风沙、干旱、降水量等自然因素,但在落叶乔木中花期也算是长的。引种17年,未发现任何病虫害。
珙桐引种驯化成功的经验一是抓好“三水”。春季萌动水要保证灌足灌透,提倡早浇,尤其是春旱、风大时,适时补充水分,忌土壤干旱;夏季高温少雨时要勤灌溉,严禁中午浇水,应早晚进行;注意越冬冻水要充足,如气温回暖或上冻晚,应补浇或反复浇,使苗木安全越冬。二是小苗要培土防寒,土堆高25至30厘米,并密封塑料棚保暖,设风障及防寒墙等,随着苗龄生长,逐年减少防寒措施,一般苗龄5年以上可逐渐适应北京的气候。三是小苗混植生长好,如不混植可搭设荫棚,防止叶片蒸腾过大,夏季苗区周围喷水降温,保持湿度,严禁高温时叶片喷水或浇水,混植可不搭遮阴设施。四是养护过程中,应做好土壤保墒、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汛期排涝等一系列日常养护工作。五是大树要逐渐进行抗逆性试验,让它完全适应北京的各种气候条件,以便能向“三北”地区进一步引种。
由于引种苗木少,种条材料匮乏,扦插试验没有成功。在播种方面,通过反复处理种子,使播种成活率达到50%至60%左右。嫁接主要以腹接为主,材料选择1.5厘米干径小苗,成活率达100%。母株压条试验成活率60%以上。环刻皮层进行母株埋土压条试验,70天左右生根。
珙桐在北京引种8至10年后开花结果。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园林专家陈俊愉,看到盛开的珙桐激动地说:“我讲了一辈子课,在瑞士日内瓦看过珙桐开花,在我国南方也看到过珙桐开花,在北京西南郊苗圃第一次看到珙桐开花。我太高兴了!”珙桐在北京引种繁殖成功,为向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进行下一步的引种奠定了基础。今后将有更多的人看到象征和平、友谊、纯洁的鸽子树,让“国宝” 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绽放它的美丽。(照片为盛开的珙桐 曹玉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