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刺槐是几年前从韩国引进的一个刺槐新品种,因其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在我国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及畜牧业发展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四倍体刺槐引种项目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田砚亭。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田砚亭,从事了数十年的树木育种工作,先后参加过国家林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横行联合攻关重点和高科技课题10余项,所主持课题曾获得林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年前,时任北京林业大学良种繁育研究中心主任的田砚亭,在韩国考察时第一次见到生长茂盛、开着白花的四倍体刺槐,一下就看上了它,当即决定将这一好品种引到中国。
据田砚亭介绍,四倍体刺槐除了具备普通刺槐生长迅速,耐旱、耐盐碱、抗贫瘠、抗烟尘,可以改良土壤等优良特性外,因叶片是普通刺槐的二三倍(单叶宽达8厘米,羽状复叶长达55厘米),而且体内富含植物蛋白,可以作为上好的饲料。四倍体刺槐的引进繁殖技术被纳入了国家林业局的科研项目,经过数年的引种试验,终获成功,于2 002年11月通过鉴定。测试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枝叶植物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4%至26%,高于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为18%)。在生长条件好的地区,亩产鲜枝叶达5000公斤左右,是优良的木本饲料植物。它一次种植后可长期受益,苜蓿却要数年后更新,因而它比苜蓿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在河北坝上、内蒙古包头等地实验种植观察,在-34℃度低温条件下虽然地上部分干梢或枯死,但地下根茎仍能生存,春天又可萌发。将其种在荒山、荒坡上长势良好,在pH值为8.5的碱性土壤中也能茁壮生长,抗盐碱性较强。因其是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可固氮改良土壤,与杨、柳等树种混植,不仅能相互促进生长,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预防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这一点对于我国重点造林工程的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几大人工林区因病虫肆虐而惨遭灭顶之灾。据不完全统计,受灾最严重的林区约有1.5亿亩,损失居世界第一。其中,又以杨树损失最重。田砚亭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树种单一,而解决的最佳途径是树种间营造混交林。四倍体刺槐是与杨树间植的最佳树种选择。因此,四倍体刺槐在我国几大重点造林工程、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中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而且,在保持水土的同时,作为优良的木本饲料,它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四倍体刺槐现已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优良品种,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在实施国家六大林业工程中,必须使用良种。
田砚亭告诉记者,栽培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技插成活率为50%,而根插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繁殖如果嫁接部位较高,接穗生长快,头重脚轻,一遇大风就会被刮折,造成全军覆没,而且砧木的萌蘖性也非常强,不易清除。所以,嫁接方法已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四倍体刺槐在碱性、中性和偏酸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长,适应范围非常广。四倍体刺槐虽然非常优秀,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它最怕水涝,适合在山坡和干燥的平原种植。作为饲料可青食或半干青食,作为预混饲料的主要成分,取得最佳饲喂效果。收割方法随季节不同而异,如果采摘方法不当会造成树木死亡。
同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一样,田砚亭有着非常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他最担心的是,农民受宣传的影响盲目大量引种,但又不了解它的特性,最终有可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会使四倍体刺槐这一好品种蒙受不白之冤,把一个好品种生生给毁掉,这样的前车之鉴不是没有。因此,田砚亭建议,引种单位和个人最好到持有良种证的单位或被授权单位购买种苗,以保证种苗品种纯正并得到相关的技术服务。
尽管引种课题已经通过鉴定,但田砚亭还是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希望在各种数据都出来后再大力宣传推广。他在继续进行四倍体刺槐栽培繁殖试验的同时,正在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合作,进行牛羊的饲喂试验,包括大量微量元素分析、饲料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针对奶牛、肉牛、羊的饲料成分配比试验等,这项试验大约到明年春季才能全部完成。
目前,我国的饲料缺口非常大,优良的木本饲料植物又稀缺,因而农业、畜牧部门也对四倍体刺槐非常重视。可以预见,它对我国畜牧业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