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花卉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到本世纪初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初具规模。到2004年底,全市花卉生产总面积达4. 4万亩,年产值6.1亿元,每亩土地平均年收益约1.39万元。年产切花 6070万支,盆花2936 万盆,种苗、种球933万株(粒),花灌木2577 万株,草坪草1247万平方米。
一、生产品种日趋丰富。繁育、引进、推广、生产的花卉品种达到数千种,其中,盆花成为优势产品,占总产值的43%。
二、区域生产布局基本形成。其中,丰台区花卉产值1.26亿元,占全区第一产业总产值的80%;昌平区拥有现代化温室28公顷,占全市的63%;球根花卉主要分布在延庆县、密云县、门头沟等山区;平谷和昌平是北京最大的干花原材料生产区。
三、多元化生产格局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从事花卉生产的专业农户有1500多户,企业177个,其中国有占25%,集体占25%,民营占46%,外资占4%。年销售500万元以上或生产面积在45亩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达41家,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四、网络化市场基本形成。全市花卉营销网点达1500多个,其中大型花卉批发市场(经营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21家,总经营面积达 11.8万平方米,仅市场年交易额就超过5.5亿元。
五、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花卉科研单位和企业在新品种选育、引进,传统花卉的产业化研究、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全市花卉设施生产面积213公顷,其中现代化温室面积45公顷,占全国现代化温室总面积的22.2%。
当前存在突出问题
北京市花卉产业虽然得到稳步发展,但在生产、经营、高端研发领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花卉生产发展速度较慢。据统计,2004年全市花卉生产面积为4.4万亩,年产值6.1亿元,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3和第16位。在全国4个直辖市中,北京市花卉生产面积排第3位,比位于第1的上海市少 2590公顷,比位于第2的重庆市少75公顷;产值排在第2位,比第1位的上海市少3.6亿多元。
二、缺乏特色和品牌产品。目前,北京市花卉生产中普遍存在“ 小而全”现象,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缺乏特色和名牌产品。
三、自产花卉市场占有率较低。北京市鲜切花年消费3.5亿支,但本地生产的仅为6000多万支,市场占有率不到20%,优势产品盆花年产3000多万盆,只占北京盆花市场的42%。
四、研发高端花卉产品不足。由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和产品雷同,花卉生产需要的优质种子、种苗、种球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全市高端花卉自给率不足50%。
利用优势快速发展
北京花卉业发展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优势也非常明显。
一、市场优势。北京是中央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人口密集、文化氛围浓厚、政治活动和国际交往众多,对花卉有着巨大的需求。
二、科技人才优势。北京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聚集着国内一流的花卉专家和科研人才,发展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区位优势。北京的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通信联络十分便捷,物流配送潜力很大。
四、资金优势。据统计,在京投资合作发展花卉业的美国、荷兰等国外企业和广东、上海等国内企业达100多家,个人投资的有1500多家。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北京花协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行业组织,优势突出、特点显著。一是协会内人才荟萃;二是北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众多,花卉高端人才齐聚;三是协会与国内外花卉业界联系紧密,信息通畅;四是协会会员单位涵盖产、供、销、科研等各个领域,业务范围广泛。因此,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将对推动北京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花协还要经常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普及花卉知识,传播花卉产业先进经验,培训花卉市场管理和经营人才,特别是加强广大花农的培训,提高从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