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需要有效的指导生产,为生产服务。那么,科研工作者该如何把力气花在点子上呢?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李敏研究员及中山大学草业与绿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中艺教授表示,要让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需同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
看准趋势引种育种
李敏从事了20多年草坪地被植物的研发工作,她所培育的野牛草新品种和开发的虎尾三叶草、库拉三叶草等地被植物已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对于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她认为,科研人员要立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情、地理、气候等因素来确定研究目标和工作重点。例如,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冷季型草的引种和应用上,到了90年代末期,冷季型草的推广已达到高峰。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养护管理的成本迅速增高。面对这样的情况,科研工作者就需要及时转变科研方向。李敏及时选择了暖季型草坪草野牛草的新品种培育和耐旱、易养护、观赏效果好的地被植物的筛选。
目前,李敏研发的野牛草新品种和几种地被植物已引起北京大兴绿邦、华彬庄园、克劳沃集团等企业的兴趣,开始推广应用这些品种,并将凭借企业的资源优势参与合作开发。
那么,现在的行业趋势又是什么呢?李敏表示,除了加强节水、低投入草坪草选育外,还要加强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地被植物的抗逆性强、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等优点,使得其在绿化中能增加色彩,并能更好地体现立体感、层次感。
针对问题开发技术
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先后与深圳万信达环境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广州星太运动草坪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单位建立起边坡防护、采石场复垦、运动场草坪技术合作的杨中艺教授表示,提供给企业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是科研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而核心技术往往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
从2001年起,杨中艺所在的中山大学草业与绿地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采石场复垦工程科技示范,主要针对边坡基质和植物组合进行研究,这也是承接复垦工程的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杨中艺认为,边坡复垦工程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在基质选择上,采石场边坡普遍陡峭,加上广东夏季又常有大风大雨天气,雨水冲刷厉害,因此,既能给植物提供养分,又能附着在陡峭岩石上的基质配比是复垦的基础。在植物组合上,目前工程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仅仅使用草本植物,造成景观不协调、易退化;另一种是高大灌木密植程度高,抑制了下部草本植物生长。两者都会导致边坡不稳定,因此,进行灌木和草本植物优化配比的研究很实用。在植物种质资源方面,边坡防护用外来植物而且以草种为主,外来草种在边坡绿化中退化快,缺乏持久性而且与周边景观不协调,因此要重点开发乡土地被植物。
针对这些问题,杨中艺实验室多管齐下,取得了一些成果。根据他们所建立的石质边坡实验场测定的结果发现,所研究应用的基质具有很强的抗侵蚀能力,即使在4个月的试验期内多次遇到日降雨量达到50至90多毫米的天气,在边坡上的基质厚度损失仅0.5厘米。
目前,杨中艺实验室依然在针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包括已用到工程中的乡土植物马缨丹如何更便利地在工程中应用;蕨类植物铁芒基喜酸性基质,如何在偏碱性的石质边坡基质上应用;如何建立乡土植物种苗生产和供应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