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本报编辑记者一行六人对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的专家教授进行了集体采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我国农业最高学府中对花卉界有用的信息都带回来,介绍给大家。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教授的工作除了教书育人,就是做基础理论研究、发表论文。但中国农大观赏园艺与园林系主任高俊平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很想把科技写在祖国大地上!”让记者深受感动,并成为我们想采访他所领导的科技团队的理由之一。
当与高俊平教授、赵梁军教授、游捷副教授、刘青林副教授、俞红强讲师坐到一起时,我们才真正了解到,科研成果产业化,一直是他们的最大心愿。而且实践证明,他们的很多成果经过转化,完全可以投入生产,产生效益,只可惜目前的转化机制还没有理顺。
俞红强:我的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
关键词:野生花卉、引种驯化、鲜切花、百合种苗
访谈记录:我主攻野生花卉的引种开发,现已引进了200多个野生花卉品种,其特点是种类多、色彩丰富、适应性强、抗病。如引种成功的‘蓝刺头’,在北京市场上每5支售价十七八元,露地栽培平均一亩地的收益可达1万元。可惜,目前国内对野生鲜切花还不熟悉,在北京多是宾馆饭店用,一般花店进货很少。但在欧洲市场上,‘蓝刺头 ’的需求量非常大,很有出口潜力。为此,我现在正着手发展组培苗,准备拿到国外去鉴定,为以后出口奠定基础。除了做鲜切花,这些野生花卉还是制作干花的好材料。
前几年,我从日本引进了一批铁炮百合耐热品种,在北京地区露地种植,生长强健,杆高达1.8米,市场上每扎这样的百合可卖15至20 元。不过,这些品种与其他国产百合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品种退化较快。但将技术和生产结合起来,使用扦插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1平方米可产3000至4000株种苗。如果有50栋温室、20亩地,外加冷库和办公室就能启动一个小型百合种植项目。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该项目每年收益可达300到500万元。
最大遗憾:“这么好的项目找不到投资人!”
个人简介:农大讲师,是园艺系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与北京卉隆花卉公司合作建立了北京最大的干花生产企业,与荷兰莫尔海姆公司联合在华进行观赏月季与切花月季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并授权推广。(压题图右一)
赵梁军:为一串红的国产化而努力
关键词:种子工程、一串红、仙客来
访谈记录:从1995到2000年,我都在进行“一串红种子工程系列化研究”,选出抗热一串红新品系5个(成果鉴定由陈俊愉院士主持),并在北京、河北、内蒙古三地搞种子商品化技术研究。目前,国内主要的几个一串红种子繁育基地几乎都直接或间接从我的成果中受益,我选育出的一串红品种,比进口货更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价格却便宜5到10倍。现在,我正在着手做草花种子无病化、包衣化等后期处理技术的研究。
河北张家口市是我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据点”,先后在那里进行了仙客来无土栽培的规模化生产、唐菖蒲优质种球生产与周年供应,以及一串红相关实验推广工作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仙客来。我指导生产的有40多栋温室、100多个品种,年产仙客来二三十万盆,其生长期由原来的13个月缩短到7个月左右,花卉品质在全国也是突出的。现在,我在张家口研究推广一个绿化用仙客来种球生产项目,采取与农作物套种的形式,在玉米田里生产,产品主要面向园林市场。下一步我打算解决仙客来F1代的制种问题,目前手头已经有了一些自交系。
最大遗憾:“知识产权困扰着我们。(赵梁军选育的榆科黄叶朴树不在国家新品种产权保护范围)”
个人简介:教授,留日博士,全国花卉零售业分会会长。他做的抗旱爬山虎的培育与山地绿化应用已在北京市推广,现正从事卫矛属立体绿化材料的研究。(压题图右三)
刘青林:培育多转因卉
关键词: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访谈记录:我做基础研究比较多,主要从事转基因花卉的研究和新品种测试工作,重点是月季抗衰老基因工程和无花粉重瓣百合育种课题。目前,市场上的百合花花粉量比较大,对外界和自身花瓣都有一定的污染。我现在做的“无花粉重瓣百合”课题,就是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自育的百合还没有重瓣品种,如果成功,对百合生产的影响可想而知。我国转基因花卉新品种研究成功的公开报道只有两例,我希望这是第三个。
我也做过一些木本花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如日本樱花、四倍体刺槐等,目前正与国内一些企业合作,效果很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