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人说,是大兴苗圃最先把火鹤介绍给北京市民的。因此,现在大家一说起火鹤就想起了大兴苗圃。你们和火鹤的联系已经是密不可分了。听说,去年光在北京市场你们就销售了将近4万盆的火鹤,这几年,你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董玉峰书记(以下简称董):我们苗圃的前身是搞苗木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苗木的市场已经不好,于是,我们就想找一个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来替代苗木。当时,我们的上级部门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一区一县一品,希望我们在大兴搞一个独特的花卉品种,不要总跟在别人的后边搞别人搞过的东西。因此,在选项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观察新的花卉品种。后来,选来选去就选择了火鹤,选择火鹤主要还是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产品的特性很适于北京人的消费习惯。火鹤是一种四季开花的植物,观赏性很强,人们买到家之后觉得这花买得值,什么时候都能开花;第二,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我们引进的火鹤都是红色的,因为红色红红火火,有一种好的兆头。所以一上市就得到了认可,那时,一盆火鹤要卖上百元,在市场上有多少卖多少。人们都说火鹤新颖,不俗,特别是送礼很拿得出手。记:现在,火鹤的生产商越来越多,一些国外的产品也相继进入,你们的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许多。听说今年的产量有望达到10万盆,你们是靠什么手段来占有这个市场的。董:最初我们生产火鹤的时候,市民对火鹤的了解还不多,市场出售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认为只要能长出花就是好花。但是,随着生产商和进口花卉的增多,市民对火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对花的欣赏也变得全面多了,除了花型要好,花的颜色还要正。如果靠最初的生产手段,消费者已经不太买账了,比如,过去我们一直以生产红色系火鹤为主。但现在,消费者认为光有一个红色的品种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于是,我们又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的火鹤品种,除了一些大花型的品种之外,还引进了一些迷你型的品种,在颜色上,我们也实现了多元化。除了红色之外,还引进了一些粉色的,白色的和绿色的,以更多地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我们的火鹤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个品种,销售面也越来越广了。但是,光有好的品种,还不行,还要有好的设施和好的技术。因此,这几年我们在设施上的投入也很大。我们大兴的水质碱性比较大,过去生产的火鹤叶片上都留有一些白色的水碱,从远处一看,白花花的一片。因此,每盆花在出圃前都要工人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擦。这几年我们先后对水质进行了改造,花了几十万元打了一口300多米深的水井,还花了十几万元增加了一套软水净化设备。水质进行改良之后,花的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技术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地和在北京的一些科研院所取得联系,现在,中国农大和北林大等专家经常到我们苗圃进行指导,有问题能随时向专家们请教。记:听说你们苗圃的内部有一个独特的管理制度,它很得人心,这个制度有什么特点?董:我觉得任何一个单位不能凭感情做事,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受一个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那绝干不好事情。所以,从我上任的第一天起,就着手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对后勤部门有专门的规定,这里包括食堂,门卫,还有库房,对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我们也有明确的规定,我们现在有两个连栋温室。这里,我把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一个温室有7个人,给他们定一个生产指标,那么这里的花发生了什么问题,这7个人就要全权负责。到了年底,用指标来对每一位职工进行考核。有了这一套完善的制度,我们的职工由于分工明确了,干起活儿来劲头儿也高了。虽然各有各的分工,但也不是各干各的,关键的时候,大家还要互相帮忙。我们这里有两大支柱产品,一个是月季切花,一个是盆栽火鹤,这两个品种的产花季节不同,月季的产花季节多集中在每年的二三月份,而火鹤的出花期则集中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遇到出花的旺季,各个生产区的责任人,又会在生产科的统一调配下,进行搭配,互相协作,最后一起完成任务。记:在管理中你有没有个模式?在工作中你最仿效的是哪位管理者,在工作中又是怎样借鉴他们的经验的?董:老实告诉你,在管理中我没有什么模式可循。过去,我当过一段时间的副镇长,给我最亲身的感受是只要用真心去对待员工,他们就会对你有一个回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这里的员工,由于整天在大棚中搞生产,出去的机会比较少,于是我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到外边去走走。去年,结合“三讲”,我给苗圃的职工们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活动,到了井冈山,还去了瑞金,途中参观了一些革命圣地,职工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同时我也利用和职工一起外出的机会,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他们也能主动地告诉我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