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200 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990多公里,高速公路绿化研究和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如何更有效的恢复和美化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促进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尚待进一步探讨。
高速公路绿化现状
中央分隔带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之一,绿化种植高度一般要求距路面1.6至1.8米。现已建成的几条高速公路隔离带普遍使用圆柏。因为圆柏在中央隔离带有很强的优势:树形整齐、抗污染、耐干旱、耐瘠薄、养护较容易。其中不足之处在于长距离使用则过于单调,同时单一品种不利于病虫害防治。防撞墙和花坛式的绿化灵活性较大,其栽植位置较高,一般有0.8至1.0米高,多用灌木球或生长较慢的小乔木,其不足是养护费用较高。乔、灌、花绿化模式如果品种搭配得当,则四季分明,常年鲜花绽放。有的互通前后1至2公里采用一些特点鲜明的花灌木,如:红檵木、月季、杜鹃等,效果很好。
高速公路的互通绿化建设中,普遍运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欧式模块栽植,给人以一种磅礴和大气之感,这种模式是利用植物的色彩及整齐的树形构造景观效果,这种大手笔的栽植方式能在近期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但由于高速公路绿化场地大部分是新挖或新植的,是母质型或半母质型土壤,土壤肥力差,建植和养护成本高。从现有的情况看,养护跟不上,普遍杂草丛生,后期效果不佳,同时造价高,生态效果不强。因此,探索新的互通绿化模式将是今后高速公路绿化美化的新课题。一定要把高速公路及周围环境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生态体系,组成植物的复合群体,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
目前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绿化主要采用坡脚种植高大乔木,距路肩水平距离4至5米处栽植常绿乔木,路肩栽植灌木球,一般乔木间距5 米至8米左右,灌木球间距2至4米。地表栽植本地草或喷播植草,从而达到稳定路基、阻滞粉尘、消减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
目前湖南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绿化中,绿化模式有以下:普通喷播草、挂网贴本地草皮、客土喷播、整体防护。这几种模式针对不同基质均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挂网贴本地草皮目前大多采用挖取本地野生草皮进行铺植,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当地植被被破坏。可改为定向培育根茎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皮卷或营养植生带等,或选择适应性强、耐贫瘠、不定根发达的常绿攀缘植物,种植于坡脚、分级平台和坡上,采取上攀下垂的绿化方式,其优点是:生长快,水土保持效果好,后期养护费用低。采用营养植生袋法,将观赏性较强的灌木树种如迎春、火棘、枸杞等点缀于坡面,这样就可打破千篇一律的草坡,还坡面于自然。对于在行驶中可视性很强的迎风坡面,可在不同路段适当选择栽植观赏性强的灌木、小乔木等,从而形成非常好的中长期景观效果。
高速公路边坡存在大量不稳定坡面,采用工程防护手法,如浆砌片石护面墙进行防护。目前南方高速公路坡面近三分之一是这种浆砌片石护面墙,若将该部分全部进行植物绿化覆盖,高速公路就能真正成为一条绿色长廊。
问题及对策
多种原因使湖南省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难以一步到位,变更范围大是目前绿化中急需解决的一大现状和难题。绿化变更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变更额度并不大,但变更的比例范围较大,个别地段或标段甚至变得与原设计面目全非。变更的原因往往是有的图纸与实际绿化地形有较大出入,因此今后的设计要尽可能对绿化区域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查,同时对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作细致的调查,对适合本区域的苗木市场也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使设计符合实际形成特色,达到保护美化自然环境与改善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的目的。
如何减少绿化施工与其他施工交叉相互影响,是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又一难题。就绿化进度而言,因绿化工程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只要绿化场地允许,施工机械齐备,整个路段绿化施工如整地、挖种植坑、栽植等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只要合理安排、科学组织、适宜季节施工可不受工程质量大小限制,盲目抢进度只会适得其反。湖南省大部分区域施工季节以3月至5月及10月下旬至12月为佳。
高速公路的绿化,主要以水土保持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景观效果、改善行车环境,经司机和乘客创造一个人为的良好视觉空间也是必然的,但植物选择应以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多采用乡土树种,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不能盲目地引进外来植物。
高速公路两侧存在很多不利于高速公路降噪、防尘、改善微气候等功能的坡面,这样的坡面需要进行工程防护。如何让这些坡面“绿 ”起来是湖南省乃至整个南方高速公路绿化环保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若有效利用并选择新型技术种植攀缘植物进行覆盖,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