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草桥村民住平房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枣树、槐树、柿子树,如今这郁郁葱葱的大树都是当年草桥人一瓢水一瓢水浇大的,其中还有很多是几百年的古树,草桥村民与它们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当人们住进楼房后,原来的旧房要拆掉,因建设开发的需要,许多树木都面临着砍伐的问题。一听说要建世界花卉大观园,股东李志惠首先想到了这些树,他向董事会提议把这些古树移栽到世界花卉大观园内,既能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还能成为村民追忆旧时的“念想”,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于是,经过园林部门批准后,这些树木都落户到世界花卉大观园这个新家中。
在世界花卉大观园内有一口水井,许多游人肯定会生出疑问:这口井有名字吗?在这里修它做什么用?其实,这口井叫玉泉营古井,是股东付长义根据前辈人所讲的乾隆下江南途经玉泉营口渴时,喝了草桥玉泉营的井水后,发现玉泉营和玉泉山的泉水同出一脉的古老传说而提议修建的。股东薛振球到北戴河旅游时,在那里的一个餐厅吃饭,感觉就餐的环境非常优美,犹如置身在美丽的南国水乡中,于是就提议在世界花卉大观园内建一个满目葱绿、小桥流水、绿色环保型的生态餐厅。另外,园内莲花瓣造型的热带植物温室也是经股东们的提议建设而成的。
兴绿建绿美化生活环境 近几年,草桥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有草桥人才能说清楚,而外人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草桥旧貌换新颜了。
“乱糟糟的几个小村子挤在一起,什么草桥、玉泉营、赵村店、角儿堡什么的,是哪个村子都说不清……人们穿过菜地、越过粪池、踏过花圃,总算有路。不久就进了村子,谁也说不清是什么村,哪个店,但见新旧参差、高低错落的低矮民房一大片,不时可见鸡飞过篱、犬吠檐下,也就是说,鸡鸭猪狗,样样皆有。地道的农家田舍,悠然中带着闲散……草桥后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位名叫刘德本的先生今年4月30日发表在《今日草桥》上一篇名为《草桥夜话》的文章中所描写的草桥昔日景象。
记者花了一下午走在草桥的大街上,满眼的美丽告诉人们,这里的“村”字已褪得一干二净。马路上,修建整齐的绿篱与来往的车辆交织一起;小区内,银杏、雪松等高大乔木与绿草、月季组成的小区景观,还有休息玩耍的老人、小孩相映成趣……这么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得归功于草桥人多年坚持主动建绿的功劳。自2000年起,草桥在京开高速公路东侧规划了占地500亩的片林和260亩的绿地,共种植树木3万多株。与此同时,草桥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对京开高速公路和草桥地段南四环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标准的绿化隔离带。同时还对草桥地区的石榴庄路、草桥东路、角门西路等村域道路进行了环境美化。到2005年底,整个草桥地区的林木面积已达到1500亩,共种植各种乔灌木百万余株,各类花卉近万盆、数百种。草桥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先进单位”,草桥欣园小区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草桥恋日嘉园被评为“丰台区绿化美化先进单位”,京开高速公路、四环路绿化带被评为“北京市绿化精品工程”。
如今,草桥地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70%,除了新开工的地方之外,已经建设完成的地点和周边环境都进行了绿化美化。这里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式社区。
生活富裕促进乡风文明 草桥人通过大力发展园林花卉等都市型农业产业和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工作,引来了各行各业的开发商到草桥投资兴业。为草桥积累了巨大的资金实力,也提高了草桥人的生活水平。2005年,北京花乡草桥实业总公司实现年收入13亿元,老百姓人均收入也由1991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3万元,其中60%的家庭都拥有了私家车。草桥社区文化中心的建立还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家庭富裕了,生活充实了,许多农村和城市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都在草桥迎刃而解,草桥地区连续10年治安发案率是全市最低的,没有一家因赡养问题闹纠纷,没有一个超生的……
虽然现在草桥已具备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但是草桥人建设新家园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一个可以将园林花卉业发展带来的绿色垃圾转变成肥料的垃圾处理场几个月后将投入使用,世界花卉大观园的扩建工作正在进行……因为“十一五”期间,草桥人还将继续在“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的思路指导下,以园林花卉行业为依托向外寻求发展,为把草桥建设成生活环境优美、交通网络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社区而继续努力奋斗。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北京花乡草桥实业总公司提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