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气候独特,土地广袤,物产丰盛。其以丰富、独特的野生花卉品种闻名于世。
传统切花是指玫瑰、菊花、康乃馨、百合、唐菖蒲等,在温带地区生长,且在专业技术成熟、设施条件较完善的情况下生产出的商品。野生花卉则不然,它独特的外观,充满异国情调的气质,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处干旱沙漠或高原地带的野生植物,几乎是天生的干燥花。野生花卉在国际切花市场上是极具潜力的。
野生花卉产品早期开发时,无生产设备、栽培技术可言,只需工人到野外采集后,再经商家修整包装就能出售。
野生花卉的生产和经营
澳大利亚有许多以野生花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地方性公司,一些公司生产效率高,组织能力强,具有竞争力。如隆福野生花卉公司(LONGFORDWILDFLOWERCOMPANY),这家公司拥有超过200个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原生品种,可全年生产,并向本地和海外市场销售。在春季,每周销售量可达3000公斤。这个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注重多样性物种平衡发展,而不只专注选择品种,并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合理地安排花期,调整花色变化及花径大小,使该物种的生产潜能发挥到极致。以抱春花(CROWEA)为例,花期从二月延续到十月,颜色从淡粉转到淡紫,花径从1.5厘米加大到3.0厘米,充分展现出野生花卉多彩多姿的风貌,使野生花卉商品具备了广阔的消费选择范围。
罗斯兄弟花卉农场(ROWSEBROS.FLOWERFARM)则采取另一种不同经营理念的经营策略,利用原有少数品种,如铁炮百合品种“白狐”(WHITEFOXLILY),这一产品在国际销售市场上的品牌作用,对其他品种,如黄水仙的产销实施影响力。该农场每年生产大约1500万枝黄水仙切花,而葱球花、飞燕草、海神花(WARATHAHS)、玫瑰等切花的总产量才750万枝。但是到了1996年,该公司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停止对海外市场拓展的势头。
澳大利亚野生花卉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产业的基础建立在为数众多、但经营规模非常小的生产者、趣味育种者、甚至人们作为休闲或退休生活的一种活动之上。野生花卉出口商必须和众多养植、采集者洽淡业务,建立一套产品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才能保证收集到高质量、足够数量的野生花卉。
如科林那外贸公司(COLLINAEX-PORT)原先只专门生产和外销帝王花,在建立大部分的客户群后,为满足客户对其他野生花卉的订单,公司建立了外销生产联盟。到了1988年,它成为首家将野生花卉空运到荷兰阿斯米尔上线拍卖的澳大利亚公司,顺利开拓了欧盟会员国、日本、中国台湾及美国市场。
澳大利亚本土的野生花卉和切花有两种供应形式:花束,或经整理的单一花材。生产系统也有两种:一是直接从野外平原、国有或私人土地上自然原生的花丛中采集;二是从人工栽培的花丛中采收。绝大部分的野生花卉生产管理都以相当粗放的栽培模式进行,可以说是完全任其发展。只有少数,如袋鼠爪花之类的野生花卉品种,在栽培时给予简单的遮蔽防护,基本没有温室设施栽培生产的花材。这些直接从花丛采集来的切
花或切叶,通常干燥后加工成原生干燥叶或干燥花供应市场。
野外采集和人工栽培野生花卉种苗或繁殖插穗的市场发展迅速。1991年到1992年间约200万株,离港交货总值为200万澳元。1993年到1994年时增为450万株,总值为500万澳元。1997年荷兰拍卖市场统计数字显示:澳大利亚出产的腊梅为7600万枝(产值排名25),袋鼠爪花达2200万枝(产值排名88)。
澳大利亚出产切花、切叶的批发总值约1亿4千万澳元。保守地估计,新鲜野生花卉的批发产值可达2千万澳元,产地产值应在1000万至1300万澳元左右。澳大利亚当地出产的野生花卉产品,除了原生的物种外,也包括从南非引进已久、已有生产基础的帝王花。目前,虽然野生花卉在全球花卉市场份额不大,但对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言,却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野生花卉的外销和竞争
澳大利亚野生花卉和原生花材的生产在国内外供应市场有不同的特点。国内市场以新鲜花材、切花及植物为主;外销市场则以经干燥、染色加工的花材为主。
从澳大利亚最新的统计显示,野生花卉在本土销售和出口各占销售总额的一半。近两年总销量略有下降,原因是南非生产的类似商品占有量提高了四分之一,可见澳大利亚曾经独占国际野生花卉市场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如此,野生花卉仍是澳大利亚稳定的出口产品,外销野生花卉已超过市场总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