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南京人在新辟的数条中山大道两旁引种栽植了第一批“法国梧桐”(以下以“法桐”称谓)以来,几十年来,几代南京人与之世世代代,患难与共,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和人为的砍伐,就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亦难逃厄运。于是在南京街头出现了一幕幕如李女士揭发“钉钩上树”、“铁栅栏穿心”、“标牌嵌体”等伤害行道树的批评声音,和宋师傅等挺身护树,制止野蛮挖掘的义举,以及金陵饭店董事长率职工列队惜别和认养门前老“法桐”的动人场面。他(她)们代表了广大南京人与“法桐”朝夕相处、悻悻相惜的深厚感情和路见不平、力所能及的护树行动,可敬可佩!园林部门在地铁建设中为减少移栽数量、监督挖树和移后管理方面尽心尽责。(扬子晚报)和(南京晨报)特辟专栏“关注石城行道树”和“拯救大树”进行连续报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什么南京人对“法桐”如此“情有独钟”呢?归纳起来原因有三,即一幅清凉世界,一种文化遗产和一张城市名片,下面分别说明。
一幅清凉世界。据统计南京市主要街道有20条,其中16条是以“法桐”作为行道树的。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约15万株大小不等的“法桐”,逐渐成长为一条条优美的林荫大道。每到夏天,火炉南京,赤日炎炎,格外烤人,而在“法桐”大道上,却是绿荫成廊,遮天蔽日,轻风拂面,行人、骑自行车者、驾驶汽车者在此经过,简直是一种享受,离开时都依依不舍,此种感受大家都有过。科学测定显示,“法桐”叶片大,绿量高,树荫下能降温4~50C,在滞尘、降噪、调节碳/氧平衡,改进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人们可曾注意到,近些年来,南京的夏天不像以前那么热了,南京在全国火炉城市中悄然消失。
一种文化遗产。权威人士指出,根据南京的历史、文化、建筑及其保存完好程度,很有希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古都型世界文化遗产。70年前栽植的“法桐”大道,特别能体现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化特征(且是活态文化),可以作为行道树方面的文化遗产,而有别于一般的绿化树。因为“法桐”与孙中山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而在南京的文化中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张城市名片。民国时期栽种的2万株“法桐”,覆盖了南京的主要干道。在南京风土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和南京市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为巍巍大树,最长者已满77周岁了,粗度够2个大人合抱。现存于各条中山大道,长江路、陵园路等“法桐”行道树,树干坚挺,通体洁净、靓丽,树冠高大,覆盖着整个街道,活脱脱如一条条“绿色隧道”,亲临南京的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都赞不绝口,称之为“世界级绿色都市”。上世界末,英国伊利莎白女皇浏览中山陵景区时赞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京有个‘绿色长廊’”。(图1)最近南京市在海选城市十大名片活动中,“绿色南京,博爱之都”力拔头筹,领衔南京城市名片,只是由于“文字太长”而割爱,单取“博爱之都”。“博爱之都”作为南京的一个整体形象名片,是南京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爱之都”离不开“绿色南京”。
综上所述,“法桐”可以说是南京人的“父母树”,因此我们对其名称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报端或市民的谈话中,多称“梧桐”、“梧桐树”,也有称“法国梧桐”或“法桐”,到底应该怎样称呼才对呢?据文献记载,本种通称“悬铃木”,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比较梧桐树(属梧桐科梧桐属植物,也常用作行道树和绿化树种),有着很大的差别。通常悬铃木包括三种,即美国悬铃木(俗称美国梧桐,简称“美桐”),英国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简称“英桐”),和法国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简称“法桐”)。其中英国悬铃木是法国悬铃木和美国悬铃木的杂交种。它们之间有着形态上和树性上的差异,最容易的辨认方法有二,即1个果枝上的球果数和树皮状况。(1)1个果枝上的球果数:美桐1个,罕有2个;英桐2个,少有1个或者3个;法桐3个或3个以上,多至6个。这种因球果单生或数个成串着生状如悬挂着的铃,故名悬铃木。(2)树皮状况:美桐幼树近乳白色,成年树呈小块状不完全剥落,灰褐色;英桐幼树灰绿色,成年树呈不规则片状完全剥落,粉绿色;法桐幼树满布褐色或灰白色长圆形的小斑点,成年树呈小块状不完全剥落,灰褐色,以上三种悬铃木,现代科学称之为“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
因此我们可以在这里正名,在大街小巷中最常见的、带有2个球果的、树皮呈片状剥落的“法桐”,应该正名为“英国梧桐”或“英桐”或二球悬铃木。而在中山植物园、南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