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负
荷的采摘、采伐和猎获等人类的过度侵犯,使得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
中国在大力鼓励植树造林,以期在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但冯永锋指出,速生丰产林和人工纯林的发展对中国的野生物种和天然林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的植树月。每当此时,一些城市单位会出资组织员工植树,县镇村出台措施帮助农民植造林木以助其致富,全国上下掀起一片绿化热潮。
中国政府许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植造速生丰产林等都是国家林业局的重点工程。然而,就在这些措施大力推进的时代,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发生,这个现象姑且称之为空林现象。让我们来看看空林现象都是如何造成的。
城市日益严重的“高尔夫球场魔症”
空军指挥学院
李小溪教授发现,2003年开始,圆明园推进了一项改造计划,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养育起来的半自然状态改造为“全人工”,即砍去“杂草秽木”,像高尔夫球场一样铺上国外引进的草坪。她多次试图阻挡,未能成功。她悲伤地说:“北京的生态用水越来越少,而圆明园原本的生态环境是能够造水的,因为它们有良好的郁闭度和立体感,生物多样性也颇为丰富。此后,圆明园的这些人造景观,将越来越耗水,因为树下空空如也,草坪都需要浇灌。”
一直在圆明园进行鸟类观察的自然之友观鸟组认为,圆明园原本是北京五环内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然而,近年来却在持续恶化。他们说,源自圆明园管理处的内部破坏,是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毁坏后的第二次受辱,这次损坏的是圆明园的生态尊严。
圆明园的变化反映了北京和中国其它一些城市愈来愈严重的“高尔夫球场魔症”,绿色表面之下是水资源的高消耗,是生物多样性的日益单薄。近年来,园林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城区的绿化力度。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人工的过度干预,表面上提高了城市的绿化水平,实际上却可能降低了城市植物的生态能力。这些让人鼓舞的“绿化”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可随时被搬来搬走的植物,但除了
喜鹊、
斑鸠、麻雀这些亲人鸟之外,很少能见到其它动物栖息停留。相反,倒是被人类
抛弃的流浪狗和流浪猫,成了主要的“野生动物”。
与此同时,很多城市的郊区绿化也出现了问题。有些城市把郊区的绿化区定向“承包”给市内的各个单位。然而,一些单位把绿化点建设成了本单位的度假区,与绿化建设的本意背道而驰。还有些单位种树方法粗暴,往往砍去原生的树种,大量种植常绿的松柏,以为这样才美观,殊不知这样做破坏了尊重本地树种的原则,更违反了生物多样性最大化原则。
果树和经济林大肆取代天然林
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一些有林地的农村,农民由于种植农作物无法获得足量的经济收入,开始对丘陵山体进行“开荒”以种植经济林木,如桔、
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