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6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为北京提出了“二大发展带、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框架,形成点、线、面互动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期限为今年至2010年,其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强化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三大发展思路:一是建设北京东部产业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发展带;二是通过“优化城区、强化郊区”,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发展均衡的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三是推动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即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临空经济区。
按照《规划》,首都功能核心未来5年将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强化以国家对外事务、国际旅游为特色的中外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交往功能密集区;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打造荟萃世界级时尚精品店的大街;部分居住中心从市中心城区迁出。
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未来5年将发展和完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CBD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相应功能;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央休闲区(CRD);建成区基本属于优化开发区域,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区迁移。
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未来将启动顺义、通州和亦庄重点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分担市区功能,新城建设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生态涵养发展区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关键要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也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该区域生态质量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道路分车带中的球形
红叶石楠。
▲
红叶石楠绿篱使绿地景观更有层次感。
本组图片由
李金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