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积雪还没消尽,春风已把万物唤醒。在这冬去春来的日子里,热闹的节日和重大的活动接踵而至:春节、情人节、“两会”、植树节。
花卉工作者在忙碌欢庆的同时,也体验着挫折与期望。
花卉 繁荣背后的忧虑
今年的年宵花市很红火,但也着实令很多商家皱起了眉头:就在春节前两天,北京不少花卉企业的温室里滞留着大量的白色、粉色及迷你型蝴蝶兰,质量差的仙客来、杜鹃也积压严重。随后的情人节也没能让商家露出笑脸:被寄予厚望的“蓝色妖姬”供货量是去年的3倍,尽管零售价降了近一半,结果还是有不少没卖出去。
蝴蝶兰、仙客来的积压,表面看是品种不对路和质量不理想造成的。花卉经营者和行业管理者针对此做了改进,各地先后都提出了科技兴花的战略,并对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然而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少数几个品种集中在节日期间上市,大大增加了花卉生产和销售的风险。这是花卉消费落后于花卉生产的直接结果:规模不一定能带来效应,但一定伴随风险。
惟有创新才能打破僵局。一些企业进行的产销分离、盆花进超市及订单花卉等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既减小了经营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花卉消费最终取决于经济水平,这注定了我国花卉业者还需要耐心等待。但在等待的同时努力尝试新的思路,一定会缩短等待的时间。
苗木 火热行业的微震
春季是苗农收获的季节,但四川今年造林苗将积压10亿株的消息,却不能不让造林苗生产者们心焦。不仅四川,安徽、陕西等省造林苗也严重过剩。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退耕还林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造林面积锐减至6000万亩,而苗木生产还是按调整前的规模进行。在感叹“苗市有风险”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优质造林苗比例较低,且从没遇到滞销的问题。这说明,提高苗木质量才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良策。
造林苗市场的疲软更反衬出绿化苗的兴旺,从目前各地苗乡反馈的情况看,今年绿化苗依旧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势头,而且一些有实力的苗圃已开始批量出口苗木。萧山盈中园林苗圃一开春就向德国汉堡园林公司发了6个集装箱的花木,萧山盈一盆景花木场则向荷兰出口了5万盆日本红枫。虽然我国苗木整体上还是进多出少,然而凭借低廉的成本、巨大的产能,我国苗木与国际接轨是迟早的事,也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必由之路。
苗木界还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上海首家专业苗木配送企业挂牌启动了,再联想到成美园艺建观叶植物产业链、蓝天公司的苗木银行,不难发现有眼光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苗木产销结合模式。谁能尽早拓宽苗木的销路,找到最佳的模式,谁就能赢得未来。
资金 政府部门的决心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而又贷款无门一直制约着花卉行业的发展。去年,农业银行大量从农村撤并机构网点,加之只出不进的邮政储蓄,更加剧了这种矛盾。今春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另外,一号文件还提出了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发展农业的措施。这些措施对融资难、龙头企业实力弱、科技和营销手段落后的花卉业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它的贯彻和实施将解决花卉业中长期存在而自身又难以克服的深层次矛盾。
2月16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从即日起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米城市道路项目和超过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项目。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叫停了一批手续不合格的高尔夫球场项目。
关于要慎重对待“大广场热”、“高尔夫球场热”的报道本报和其他媒体已呼吁过多次,社会反应强烈,但跟风的形象工程仍不断出现。四部委联合通知反映了中央整治城市景观建设的决心,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景观建设的跟风热潮,还需从体制上改革:将中央新提出的问责制用在景观项目上。
生态 绿色GDP的出现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绿色GDP”,它指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本的消耗,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所以要对现有GDP核算方法进行改革,是因为从统计学角度看,老方法只对GDP经济增长数字进行统计,而体现生态、自然、环保等绿色GDP的要素却被忽略了。据了解,目前中组部已和国家环保总局联手,在四川、山东、河北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