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决定》和大会的内容非常丰富,总体上可以归纳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主要措施是抓落实、抓实干、抓细节、抓基层。从这个结论中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工作部署非常务实,形成了一个清晰和系统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花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和理解这个战备部署,层层深入,全面理解,抓住纲领,掌握精髓,力争做到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在这个战略部署中,“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势判断,是整个战略部署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我们全面理解《决定》和大会精神的第一步。对于这个判断,人们可能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形势判断?它与“三个转变”是什么关系?如何实现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等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和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上点到“穴位”,在行动中举一反三。
一、经济发展是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重要因素
确定环境保护工作战略部署,首先要对影响和决定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甄别,找出对环境保护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对这种影响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是环境保护的宏观形势分析。古语云“天下大势,顺之者昌”,说明顺应时代要求是我们确立工作方向的基本原则。
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因素很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现状、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国际环境保护形势要求、突发的环境事件等等,每项因素都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在特殊条件下某项因素还可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全面分析,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我们关于环境保护的人文关怀如何强烈,无论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到享受良好的环境质量如何迫切,无论国际上关于环境保护的潮流如何要求,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经济发展必须得到必要的保证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撑力量。在现阶段,一切要求放弃经济发展而保护环境的要求是不被现实接受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来自生活环节的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有的城市中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量已经超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因此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退居次要,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在局部地区可能是存在的,但从全局来看,应该认为经济发展仍然是影响环境保护的最大和最重要因素,这不仅因为来自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总量很大,其污染物种类远比生活污染复杂和难以处理,而且大量的经济开发活动还对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的作用。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人们已经做了大量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从哲学高度看,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
我国目前就是处在上述早期阶段向中间阶段的过渡时期,是环境与经济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上最需要决心和智慧的时候。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总之,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与生产和消费过程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影响环境保护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高度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要从正确把握和处理两者关系的角度来寻求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我国环境与经济关系出现转机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从环境和资源的角度来看一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我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已经进行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