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生物学特性】百合原产我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怕高温和湿度大。
百合的生长适温为15~25℃,温度低于10℃,生长缓慢,温度超过30℃则生长不良。生长过程中,以白天温度21~23℃、晚间温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鳞茎必须通过7~10℃低温贮藏4~6周。
百合对水分的要求是湿润,这样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如果土壤过于潮湿、积水或排水不畅,都会使百合鳞茎腐烂死亡。盆栽百合浇水应随植株的生长而逐渐增加,花期供水要充足,花后应减少水分,地上部分枯萎后要停止浇水。盆土过湿,同样导致鳞茎腐烂。
百合喜柔和光照。也耐强光照和半阴,光照不足会引起花蕾脱落,开花数减少。光照充足,植株健壮矮小,花朵鲜艳。百合属长日照植物,每天增加光照时间6小时,能提早开花。如果光照时间减少,则开花推迟。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pH在5.5~6.5最好。盆栽土壤以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宜。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扦插、播种和组培繁殖。
分株繁殖:百合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茎节上会长出许多小鳞茎,让其充分长大后剥下贮藏或直接盆栽。
扦插繁殖:将花谢后的成熟茎切成小段,埋于湿沙中,叶面露出沙床,插后30天自叶液间长出球芽,再培养成小鳞茎。也可选取健壮鳞茎,选用中部充实鳞片扦插于沙床,在18~20℃和湿润条件下,当年可形成小鳞茎,培养2年即成为开花种鳞茎。
播种繁殖:播种前将种子放在灯光前,拣出胚发育充实的种子供播种,发芽适温为12~15℃。15℃以上种子发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发芽;25℃以上迫使种子休眠,不发芽。春、秋季均可播种,播后覆土0.5~1厘米,约20~30天子叶出土。春播者,秋季植株枯萎后形成小鳞茎,培育2~3年后成为开花鳞茎。
组培繁殖:外植体常用鳞片。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较大的鳞片可切成小块,接种在添加萘乙酸0.5~1.0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0.1~1.0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5~7天后,外植体上出现球形小突起,14天后,小球体变成丛状芽,1个月后形成小鳞茎。
【栽培管理】首先要选择充实、健壮的种鳞茎,亚洲系列的种鳞茎周径必须在10~12厘米,东方系列的种鳞茎周径在12~14厘米。种鳞茎越大,花蕾数也多,见表。但品种不同,着蕾数也有一定差别。因此,好的种鳞茎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对盆栽百合十分重要。
盆栽百合常用12~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个种鳞茎。或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栽3个鳞茎,开花时形成茂密的花丛。栽植时,盆底多垫碎瓦片,然后加土,鳞茎顶芽离盆口2厘米,顶芽上覆土1厘米。目前,在荷兰都采用催芽鳞茎,催芽部分必须露出上面。如果种植前鳞茎已萌发则无需催芽,如尚未发芽,可将鳞茎排放在盛木屑的木框内,置放在8~23℃温度下,约4~5天萌芽。
生长过程中保持盆土湿润,使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或15-15-30盆花专用肥。白天温度保持21℃,夜间15℃,约90~100天花朵着色,将盆移至10~12℃温度下,可使花朵开得好而持续时间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