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螟虫是水稻上常见的蛀茎害虫,主要有三种,即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为害症状
三种螟虫为害症状比较
三化螟:幼虫钻蛀水稻心叶或茎秆内,集中为害造成枯心苗,抽穗期为害形成白穗,虫伤处无虫粪
二化螟:初孵幼虫集中为害叶鞘,造成枯鞘;然后转入稻株内为害造成枯心,抽穗期造成白穗,为害处无虫粪
大螟:对水稻的为害症状与二化螟相似,但稻株虫伤处有虫粪堆积
生活习性 害虫种类 分布 食性 越冬场所 产卵习性 气候影响 三化螟 北纬34~380C 单一,以水稻为食 水稻是其唯一能完成越冬的场所,越冬场所过干,对其不利 苗期和分蘖期多产于近叶尖正面,后期多产于叶中部背面 春季低温多雨,发生量减少;如春季温暖干燥,发生量增加 二化螟分类 全国水稻产区均有分布 杂食性,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野茭白、甘蔗、高梁、玉米、小草、栗、稗、慈姑、蚕豆、油菜和游草等 幼虫除在稻桩、稻草上越冬外,还可以在其它一些杂草上越冬 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卵主要产在叶片中部正面,分蘖后期以后,卵多产于叶鞘上 春季温暖,湿度正常,越冬幼虫死亡低,发生早,量大;春季低温多湿,越冬幼虫发生不利;夏季高温干旱对幼虫发育不利,水温持续35℃以上,幼虫死亡率可达80%~90% 大螟 分布于陕西以南各省 杂食性,主要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甘蔗、蚕豆、油菜、棉花、稗、芦苇、早熟禾等 以幼虫在稻桩及其它寄主残株和杂草根际越冬 成虫产卵趋向粗壮高大植株,因此,稻田边卵量较多。前期产于叶鞘内侧,孕穗期产于剑叶鞘内 早春气温影响早发生,早发幼虫为害早春作物或杂草,越冬代比二、三代螟发生早
防治方法
⒈压低越冬虫源基数
及时春耕冬灌稻田,彻底处理稻桩。对二化螟和大螟还要注意清除其它越冬寄主及早春越冬作物和杂草上的防治。
⒉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减少三化螟的"桥梁田"。
⒊在水稻生长前期,于螟虫产卵的高峰期,组织人工摘除卵块,以减少为害。
⒋生物防治
在螟虫卵孵化高峰期,施用杀螟杆菌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保护田间的天敌。
⒌药剂防治
⑴播种或插秧前用药剂处理
①播种或插秧前,每亩施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千克,或每亩施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0千克,掺细土15~20千克拌匀后,撒施水面;
②插秧时,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400~500千克,浸秧苗10分钟。
⑵插秧后的药剂防治
①50%杀螟松乳油、50%巴丹水溶剂、50%甲胺磷乳剂或50%1605乳油,每亩用100毫升,加水150~200千克泼浇;
②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毫升,50%乐果乳油100毫升,加水200~300千克泼浇,或每亩用药量减半,兑水50千克喷雾;
③在蚁螟孵化高峰前1~2天,每亩用50%嘧啶氧磷乳油60~80毫升,兑水75~100千克喷雾;
④每亩用50%易卫杀可溶性粉剂50~100克,兑水喷雾;
⑤每亩用50%速灭松乳油75~100毫升,兑水喷雾;
⑥每亩用5%安克力颗粒剂2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