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
为害症状
两种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
生活习性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0以南黄淮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两种麦蜘蛛也可以在同一地区混合发生,为害。猖獗
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麦长腿蜘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成虫喜爬行,也可借风力扩大蔓延为害。越冬越夏的滞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燥严寒,且有多年滞育的习性。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
麦蜘蛛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埝、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水旱轮作和收麦后深翻的地块发生轻。麦长腿蜘蛛的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50%以下,所以秋雨少,春暖干旱,以及在壤土、粘土麦田发生重。麦圆蜘蛛的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麦田易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麦蜘蛛的控制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争取早治,消灭点片时期。
⒈农业防治
⑴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⑵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⑶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⒉药剂防治
⑴拌种用75%甲拌磷(3911)乳油100~200毫升,兑水5千克,喷拌50千克麦种,对两种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
⑵田间喷粉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每亩1.5~2千克。
⑶田间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或用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千克药液。
五、麦叶蜂
小麦的叶蜂主要有小麦叶蜂和大麦叶蜂,除为害小麦外,还可寄主看麦娘等杂草。麦叶蜂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麦区。
为害症状
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将麦叶吃光,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生活习性
麦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左右外越冬,3月下旬后羽化为成虫,在麦田产卵,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组织中。幼虫共5龄,1~2龄幼虫日夜在麦叶上取食,3龄后畏惧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麦丛里或附近土表下,傍晚后开始为害麦叶,4龄后食量大增,可将整株叶吃光。4月上旬至5月初是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有假死性,稍遇震动即落地,虫体缩成一团,约20分钟后再爬上麦株继续为害。小麦抽穗时,幼虫老熟入土,分泌粘液将周围土粒粘成土茧,在土茧内滞育越夏,至9、10月间才蜕皮化蛹越冬。
冬季温暖,土内水分充足,3月间雨量少,而春季气候凉湿,麦叶蜂发生为害重;如冬季寒冷,土壤干旱,3月间又降大雨,麦叶蜂发生轻,此外,砂性土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在播种前和麦收后,深耕整地,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
⑵利用麦叶蜂的假死性,可在傍晚用脸盆顺麦垄敲打,将其振落在盆中,集中捕杀。
⑶采用水旱轮作。
⒉化学防治
麦叶蜂抗药力较弱,在幼虫3龄前用药,效果为佳。
⑴粉剂用1.5%乐果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每亩喷施1.5~2千克。
⑵乳剂用25%乐果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兑水1500倍喷雾。喷药时间应在傍晚或上午10点以前为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