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海南采访时,遇见一直在当地从事热带作物育种、热带兰组织培养及栽培研究的凌绪柏教授。谈起热带兰,已年过七旬的凌老仍然壮心不已。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海南岛能在热带兰的生产上有所突破,实现产业化。
凌教授告诉记者,海南岛在热带兰产业化生产方面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尤其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海南省全年平均气温在23至28℃之间,即便是在最冷的2月,平均气温也在18至 21℃之间。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在1500至2000毫米之间,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热带兰对气候条件依赖性较大,国内大部分省区种植热带兰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大棚或温室,而海南则是全国在冬季无需加温即可进行热带兰规模化栽培的地区,热带兰在海南只需一个简易的遮阴网即可进行周年生产,这一气候资源优势是海南所独有,也是其他省区无法与之相比的。
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利用,海南热带兰的发展现状却是花圃规模小,品种陈旧而单调,显现不出海南自己的特色,更谈不上产业化生产。由于兰花总量不够,一些企业失去了不少订单。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兰园只有寥寥可数的六七家,总面积不足150 亩,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那么,热带兰在海南为什么“热”不起来呢?凌教授指出,原因涉及市场、技术和资金三个因素。首先是有关方面还没有认清海南的优势牞大多农户和企业对热带兰缺乏全面的认识。其实从生产条件方面考虑,除了大花蕙兰在发芽期间需要低温而受一定局限外,其余大部分品种都适宜在海南的自然条件下栽培。其次,大家对热带兰的市场销售和前景缺乏清晰的了解,而事实上,目前我国热带兰的市场需求正处在上升态势,市场需求很大。再有就是热带兰的生产属于无土栽培范畴,虽然在海南成本会相应降低牞但遮阴棚、种植床、喷灌设备的安装、种苗的购置等方面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一般农户很难进行大面积种植,更不利于种植技术的集中推广。
针对热带兰在海南所遭受的冷遇,曾任海南花协秘书长的徐初眉也深有感触。早在1996年,徐初眉就曾为海南热带兰的发展在各部门之间奔走。徐初眉指出,制约海南热带兰的条件有很多,除了资金、市场外,交通也是问题之一。热带兰在海南发展主要以切花为主,必须要有很及时的运输条件。就切花来说,只能走空运,这就增加了发展的局限性。而与花卉相比,航空部门更愿意运输运价较高的海鲜产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一定的时间。”徐初眉说。
“有些人担心种植技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配套的热带兰生产技术也已经成熟。”凌教授说。20世纪90年代初,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成立了热带兰研究开发中心,有计划地从热带兰主产国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引进优良品种,经生产试种并从中选优进行组培推广种植,并与海南优良种质资源杂交培育新的品种。迄今为止,海南热带兰从种苗的组织培养到规模化栽培,直至切花的采收、分级、保鲜、包装、贮运等环节,都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完全可以向兰花种植者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据记者了解,海南目前运输条件也已有所改变,海口、三亚两个城市都有直达各大中城市的班机,在运输上基本可以做到当天采收切花当天运抵目的地。当地的一些花卉企业对记者表示,热带兰在海南的优势和问题还需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多做政策引导和呼吁,增加农户和企业的认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农民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增加热带兰的种植面积,真正形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