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唐山豪门园林工程公司,是国内最早拥有国家一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民营企业,至今已走过近20年的风雨历程。公司创始人张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全程见证了中国园林市场化发展的风云人物。 冬日的一个下午,阳光和煦,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具有“儒商”美誉的豪门园林当家人。 记者:“市场是波动的。”这是您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请问在波动的市场中有哪些不变的规律?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把握市场的变化呢? 张岐:园林市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规律,企业必须随时依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才能抓住机会,不被市场所淘汰。而把握市场的变化,就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在这方面,我们有两点经验可供大家参考,其一是要将整个产业当作一个完整的链条去看待,从头至尾都要考虑到。其二是要有市场细分意识,对不同的市场类型进行归类分析。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的园林市场链条呢? 张岐:我国园林市场的最高端是各个城市的主管领导和高档社区的开发商。他们是引领绿化潮流的核心动力。 就城市决策者而言,全国重视草坪绿化,最早是从大连开始的,而倡导者就是当时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各大城市重视大规格苗木的种植,主要是从上海开始的,同样是市领导提倡的。 高档社区的开发商是居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甲方,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园林绿化的内行,但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景观效果却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工程单位的发展方向。 其次,还要关注规模较大的设计单位。他们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参考前两者的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提出意见、左右潮流的能力。产业链条的中下游是广大的园林工程公司和苗木生产者。他们引导行业发展的力量虽然有限,却是行业运作和发展的主体,同样不能忽视。 记者:那么市场细分呢? 张岐:我们常常将园林工程市场依城市规模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大城市的工程市场有大城市的规律,中型城市有中型城市的规律,小型城市有小型城市的规律。同时,不同的省、市、地区还有各自的地域特点。把握好这些规律,园林工程单位就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上运作自如,同时可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概括您把握市场的总体思路:纵向完整地把握整个产业链条,横向以不同标准进一步细分整个工程市场? 张岐: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往往只专注于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忽视了对整个产业的研究和了解,经营思路越来越窄,往往会错过很多的发展机会。市场是波动的,企业只有在全局的高度把握这种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才能常盛不衰。 记者:近两年来,虽然全国园林市场的工程总量并未明显减少,但仍有不少园林工程企业认为,我国的园林市场正在进入一个“萧条期”,前景不容乐观,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张岐:萧条与不萧条是相对的。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对企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有些时候不是“没的做”,而是“做不了”。这样的市场,对于那些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来说就不萧条,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来说就萧条。今年,我们完成了一项总量为几千万元的大工程,一百多个品种的几千棵大规格苗木全部要求在盛夏季节全冠移植,而且还要在狭窄的场地上与建筑工程同步施工。这样苛刻的工程,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实力是做不了的。 同时,随着相关市场规范的日益完善,行业利润的逐渐下滑和甲方艺术品位的不断提高,一些跟不上发展的企业有可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据我所知,目前小规模的淘汰已经开始出现,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产业末端的苗木业开始。 记者:“价格、质量、服务、品牌、人格”是企业竞争的五大内容,从以往的记录看,豪门园林的工程战略以服务为主,曾提出“超顾客要求”服务的理念。而苗木生产则以“抢时间、抢品种、抢地区差异”为主要特色。那么,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这样的战略是否进行了调整? 张岐:我们的确进行了调整。在工程方面,随着近年来市场对“速成景观”的要求日益增多,豪门园林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围绕着大规格苗木反季节带冠移植技术、反季节工程后期养护技术以及相关方案的设计等几大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逐渐形成了企业新的市场竞争力。在苗木生产方面,豪门园林提出“三特苗”的生产概念:一是生产能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而苗圃不宜大规模生产的“边际苗”;二能像容器苗那样一年四季全冠移植的“移栽苗”;三是树型优美,整齐一致,独木成景的“造型苗”。 这些经营策略的调整,将引领豪门园林的总体竞争策略由“质量+服务”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服务+品牌”,从而向真正的“品牌”竞争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