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已成为全球企业当前最重要的经营课题。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灭亡。 “不创新,就灭亡”。是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他停滞不前,没去创新,这句话是他失败后的教训。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老福特,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它搞汽车工业为什么能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呢?因为他最了解美国的农村,地广人稀,需要农用客货两用车,那时候道路不太好,农民的文化水平又不太高,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坚固耐用、耐得住颠簸的汽车。所以他结合这个特点,生产出了简单操作,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的“T”型车,迎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很快,福特汽车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的68%。 在这个过程中,老福特不断创新,当时别的汽车制造厂的工人都是每天工作10小时,每天3美金。他却推出“八小时工作制”,“每天5美元”,表面上对它的原始积累很不利,但是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很多熟练工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他还发明了“生产流水线”,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当时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福特家族。但是,后来老福特的创新就教条化了。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美国社会进入了大众化富裕的时代,老福特是农民的儿子,他认为应该是勤俭生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他还拼命地生产T型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可是美国人已经不需要这种车了,因为道路已经修好了,人们开始要求车子速度快,造型美观,具有个性化了。 随着时代变化,消费者希望更多的品种,更新的款式,节省能耗的轿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不仅颜色单调,而且耗油量大,排气量大,完全不符合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市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保护状况。 小福特建议老福特推出豪华型轿车,但不为老福特所采纳。 而通用汽车公司和其他几家公司则紧扣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生产节能省耗、小型轻便的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一跃而上,使福特汽车公司曾濒临破产。 老福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转而根据小福特的意见推出豪华型轿车,但是先机已经失去,直到今天,福特汽车也没有回到它昔日龙头老大的宝座。在这种情况下,老福特总结出:“不创新,就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