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道树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窗口,其成活与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但很多城市行道树成长为小老树,严重的甚至整株死亡。
原因分析因为人行道上是坚硬密实的胶粘土,其透水、透气等性能极差;有的土壤中侵入了各种石块、砖块、混凝土块等各种建筑垃圾和地下墙体、管道等构筑物,占据了行道树本身就十分有限的根系伸展空间。多年来,行道树一直采用″挖大穴,换客土,加基肥″的栽植方法,虽然挖了大穴,换了客土,但这只是在很小的局部范围内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就像是一个没有排水孔的大花盆,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周围的水分、养份也进不来。因此,栽植当年,春夏很容易积水死亡,秋天又很容易干旱而死掉。
为了解决街道行道树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的问题,我们将林业上的山地撩壕与园林工程上的排水盲沟相结合,采用“撩壕加排水盲沟”的整地技术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1.挖壕沟进行场地清理,在行道树及分车道绿带中心线上挖壕沟,横断面形状为梯形,其规格为面宽1.0-1.2m,底宽0.3-0.4m,深1.2m,并在适当的位置将其底部与下水道连通,同时尽可能将水泥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废弃地下构结物、污染物等清除干净。
2.铺设排水垫层挖壕沟后,在其底部铺设0.3-0.4m厚的混合卵石垫层。
3.回填,换客土铺设好排水垫层后,将壕沟土壤回填,种植穴换客土,加基肥,然后再进行正常栽植。
技术分析1.由于壕底卵石垫层与下水道连通,彻底解决了树穴土壤积水的问题。平时,整个壕沟又能保存一定的水份,提高了树穴土壤的抗旱能力。这从根本上改良了树穴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从而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行道树成活率低的难题。
2.撩壕后,整个壕沟中部都处于疏松状态,加之这一带的建筑垃圾等污染物被清除了,树苗成活后其根系伸展不再局限于树穴这个小范围内,而可以迅速扩展到整个壕沟,这样就大大地改善了行道树土壤的养分状况,从而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行道树生长不良的难题。
效果分析1.经济效益采用撩壕这一技术措施,虽然首次投资有所增加,但成活率可达98%以上。这就大大降低了补植成本,同时由于改善了树苗生长发育条件,树苗的规格可以适当减小,间距也可以适当加大,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树苗和挖穴换土的费用。另外,由于行道树生长旺盛,抗病虫、抗污染能力增强了,病虫防治费用也减少了。综合比较,这种方法总投资与常规方法相差无几,有时甚至有所降低。
2.生态效益我们认真统计了不同路段樟树及杜英的生长情况,其撩壕后年生长量为常规栽植方法的1.5-2倍,绿量为1.95-3.66倍,这表明采用撩壕这一措施后,其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同时撩壕后,行道树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很少有补植现象,一条路的行道树基本上可以一次定型,并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这样一来,不仅每棵树能展现其个体美,而且由于每条路的林相也相对整齐,所以更能充分展示出各路段行道树的群体美。
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逐步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撩壕加排水盲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