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年逾古稀的陈俊愉先生一直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着一本被他称为“绿化宝鉴”的书。而孟兆祯、甘伟林、杨雪芝等众多专家一年之内也利用各种机会推荐此书,并提醒业界:要高度重视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就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陈有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其主要内容是他主持的建设部科技进步奖成果———《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研究课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
一个大型课题结束,往往会有不止一本专著面世。但右边这张看似简单的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图,却是中国园林创始人之一陈有民教授十几年攻关的主要成果。图中每一个分区,都需要组织大量人员前往实地考察;平均每一条区划线,几乎要用去他领导的课题小组一年的时间研究揣摩。然而,就是这张简简单单的区划图,对中国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非同寻常。
全国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将全面促进产业的发展,可在以下八大层面发挥作用:第一,战略层面。国家领导机关和地方单位在进行环境建设决策和分析时,可利用《规划》从宏观上对全国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有总体、系统和全局性的把握。第二,资源层面。各个地区可依据《规划》提出的总体框架,组织相关力量,开展本地区或城市的树种深入调查工作,摸清地区自然资源的家底。第三,地域风貌层面。各地区,各城市可依据《规划》了解自身区域特点,对比其他区域特色,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选择独具特色的植物材料,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突出地方风貌,拉动城市旅游。第四,植物资源开发层面。《规划》中对地域自然植被及特色乡土植物种类有不少论述,相关地区园林科研和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第五,园林规划设计层面。《规划》为各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了详实的本底资料,尤其对正确选择树种及植物造景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第六,苗木生产层面。苗圃生产者可根据《规划》确定植物区划范围,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苗木生产的战略性计划。第七,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层面。对《规划》的认真学习和理解,可使园林绿化工作者更加全
面深刻地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植被特征,有利于栽培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第八,植物引种、驯化层面。《规划》是国内、国际间植物引种的重要依据,并有利于促进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树种质量的提高。
而这些作用,也是陈有民教授当初毅然承接这项课题的初衷。
“充分开发利用树木资源,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保守性,是课题组成员十余年连续奋战的目标。”陈有民教授这样告诉记者。1951年与汪菊渊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园林专业,从事园林绿化近半个世纪的他对园林植物引种中盲目、保守这两大误区造成的损失记忆犹新:计划经济年代,各地之间经常进行大范围的苗木调剂,由于没有准确的植物区划为依据,每年都会有数量惊人的南方植物被调入北京,很快就会因“水土不服”而夭折。有的领导到南方考察,看到什么树漂亮,就要马上引来,每年投入绿化的经费几十万,却总是年年植绿不见绿。“有时候,整整一列火车拉来的植物会全军覆没。”而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拥有7000至8000多种木本植物,对常规树种以外的乡土植物材料应用却非常保守,城市绿化树种异常单调。尽管市场化的建立逐渐使植物引种驯化趋于理性,但业内专家认为,只有真正将全面、科学的全国园林树种区域规划作为园林绿化的指导,植物引种驯化工作才能最终彻底走出盲目与保守这两大误区。
十大区域划分 据陈有民教授介绍,《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以温度和降雨量作为两大主导因子,同时参考土壤、植被及其他气候因子进行区域划分。通过详细查阅和整理全国600余个气象台站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的气象观测记录以及课题组长达数年的论证,结合近千种园林植物的耐寒性特征,最终确定以平均极端最低气温-40℃等温线、-30℃等温线、-20℃等温线、-15℃等温线、-10℃等温线、-5℃等温线、0℃等温线、5℃等温线为我国园林植物主要耐寒性温度界限。
同时,从植物生长呈乔木生活型的自然分布出发,以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雨线为水分分界线,将全国分为东南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两大地域。等雨线以东地区,乔木树种自然下种,在自然状态下可长成乔木;400毫米等雨线以西,除个别极耐旱树种可以长成乔木外,绝大多数乔木树种需要进行灌溉才能长成。各条等温线和400毫米等雨线相结合,共将全国划分为寒温带绿化区、温带绿化区等10个大区,各大区内又依各地理状况分异划分为相应的分区。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高原具有十分独特的大陆性高原气
[1] [2] [3] 下一页